九运男举决赛经过开赛头两天的热闹之后,自21日大级别比赛开始后日趋平淡。21日,94与85两个大级别比赛结束后,94公斤级最好成绩比85公斤最好成绩只多了2.5公斤,而按照一般规律,上升一个级别总成绩至少应该提高20公斤左右。22日的105公斤较量中,备受伤病困扰的名将崔文华在挺举仅成功一把,且只举起200公斤的情况下,仍然赢取了这个级别的金牌。目睹这一无奈现实,国家男举总教练杨汉雄感叹,“男举大级别如果不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就无法实现发展和突破!” 杨汉雄所指“根子问题”,说的是选材。由于我国从业余体校一级就有参加少年比赛的任务,造成一些小选手基础尚未打牢就过早地开始了竞技生涯,而那些发育较早、身体比同龄选手强壮的孩子通过比赛被挑选出来的机会远多于其他孩子,“这样的状况使得大量有潜力的孩子失去了提升的机会,而那些过早被开掘的孩子后劲又不足,继续培养的前途十分有限。” 而相对于小级别,大级别成长周期更长、对运动员的要求更高,“一个非常好的苗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体重、力量和成绩几要素可以成同步上升的趋势,从一个好苗子成长到一个优秀的大级别选手,往往需要6年以上的周期,而一个小级别选手只需3年。” 然而由于竞赛体制的原因我们的小队员成绩往往出得过早,使得我国在青年队员中鲜见素质出众、具备增长潜力的优秀队员,“像崔文华、秦广(九运会94公斤级冠军)这样的小时候高高瘦瘦的队员,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很多教练都不敢要的,但最后还就是他们在大级别上出了成绩,只是像他俩这样身材修长匀称、绝对力量出色的高大队员太少了,看看上台的大级别运动员,好多都是大胖子,这样的人有大级别的体重,但只有中小级别的力量,根本没有竞争力。” 可造之才的匮乏使得国家男举根本无非开展高质有效的训练,杨汉雄呼吁,“要想在大级别上有所作为,必须从基础上进行改变。”他认为少年运动员的比赛决不能单纯比成绩,“更应该比成功率、动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从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力量增加,级别上升,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新的奥运周期,中国男举的重点仍将放在四个小级别上,但着眼长远,大级别也到了必须突破的时候了。然而面对根基不深,大树难成的尴尬现实,管理部门应该尽早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来了。(徐梅) (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