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乒联男子世界杯赛本届杯赛上,中国选手遇到了欧亚选手的强烈挑战,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选手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德国选手波尔捧走了象征杯赛最高荣誉的“埃文斯杯”。 中国乒乓球从第14届亚运会表现出来的疲态,在本届杯赛上又一次得到了印证。以波尔为代表的一代欧洲年轻选手的崛起,为中国乒坛敲响了警钟。 杯赛期间,记者曾单独采访过欧、亚、非三大洲的年度冠军,请他们对当今世界乒坛的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各抒己见,他们几乎众口一词:优势在中国。然而再问:中国有何优势?他们的回答令我惊讶———中国的举国体制。 他们对中国国情的了解虽有差异,但列举的中国发展乒乓球运动的优越条件却大致相同。“中国的发展计划是由国家制定的,各级乒协负责执行这项计划,国家在财力、物力上给予了巨大支持。” “中国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和普及乒乓球运动,对优秀年轻选手,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给予特殊优待,使他们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暂时脱离学业,专心致志地打球。” “中国有良好的训练比赛设施,社会对乒乓球运动的认知率和支持率高,环境气氛好!” 当然还可以举出许多,在这儿就不一一赘述。他们在羡慕我国乒乓球发展所具有的良好外部因素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决定的因素———内因。 假如我们没有这些优越条件,假如我们的球员也像波尔、塞甘、庄智渊那样,一面要完成必修的学业,一面要为生计奔波,一面还要挤时间训练,那会怎么样?中国还能像波尔形容的那样,“每年都能蹦出几个世界冠军”吗? “祖国至上”在这儿已经变成一件实实在在的东西,连外国人都看得到,而我们身在其中,深受其惠的中国乒乓健儿更不能忘记这一点———没有祖国,你将一事无成! 波尔是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捧杯的,他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顽强作风和良好风格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波尔这一代欧洲年轻选手面前,我们的“乒乓危机”已经不再危言耸听,而是严酷的现实。对于年轻的中国球员来说,放下“举国体制”所带来的种种“优越感”、“特殊感”、“舒适感”、“满足感”,把自己置身于波尔、塞甘、庄智渊们同样的位置,用同样的、甚至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刻苦磨练、锐意创新,才能真正理解“祖国至上”的真正含意,才能有信心、有勇气靠自己的努力,攀登上世界乒乓运动的顶峰!中国体育报张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