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今天凌晨,被看作世锦赛“演兵场”的伊斯坦布尔国际男子篮球赛进入最后一天,在争夺第五名的比赛中,中国队以九十五比九十七两分之差惜败保加利亚队,屈居本次赛事第六名。欧洲冠军南斯拉夫队击败北美劲旅加拿大队荣获冠军。 原本随着“移动长城”的出现,中国队在八年前世锦赛上闯入前八的“壮举”很有可能在本届世锦赛上重演。然而,中国男篮在这次“小世界杯”几场热身赛中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却暴露出中国队准备不充分的问题。 首先是轻视对手。中国男篮首战六十五比七十八不敌东道主土耳其,次战六十二比九十七败给巴西。均是输在不了解对手实力,难以适应紧逼盯人的打法上。队员们跟不上对手的进攻节奏,疲于应付,导致动作僵硬、失误增多。 小组出线无望后中国队第三战七十七比七十一战胜安哥拉,第四战九十比五十八大胜世锦赛对手阿尔及利亚,才稍稍挽回了亚洲霸主的颜面。然而最后一场角逐,中国男篮又因为进入状态慢而将第五名拱手让给保加利亚。 几场比赛中,姚明、巴特尔都被对手看死,却毫无摆脱之策。过分依赖高大中锋的内线进攻,是中国队显现的第二点不足。“状元秀”姚明和在NBA打了二十八场比赛的巴特尔早已成为对手研究的主要目标,没有秘密可言。以往中国男篮取得世界前八的好成绩主要的法宝是精准的外线,在目前三大中锋尚不足以支撑中国男篮之时,决不能忽略外围的远投。 第三点,中国队出征的十二人中有一半队员从没打过真正的世界大赛,虽是“冷箭”但难以伤人,后备力量并不让人放心。像陈可、朱芳雨、张成这些年轻前锋在有限的上场时间里表现得难以令人满意。 因此,这次的“小世界杯”可以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男篮的真实水平,也了解了世锦赛部分对手的实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是好事。 技术上的劣势短时间内无法解决,但战术的选择与磨合却是可以改善的。除了进一步研究对手制定对策以外,如何发挥巴特尔与姚明的内线配合优势,在以内线为主的主导思想下结合外围远投,加强快速攻防转换的意识,将队伍中每个人的能力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都应是中国男篮下一阶段备战的重点。(王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