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差,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的文化层次问题,而非仅仅就心理谈心理的问题。所以,小学里头没有心理课,中学里也没有心理课,到大学以后才会有专门为心理开设的课程,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用到足球场上,似乎就可以解释球员年龄越小,心理素质越差的现象。同样的理由,一个国家国内联赛水平越低,球员相应的心理承受力也越低,该国国家队的心理素质就越成问题,这是不争之实。
发达的足球国家配备心理医生,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不会引来近百名记者的蜂拥采访。而在中国,由于心理问题太严重的关系吧,一个丁雪琴的出现,便会招来一波又一波的新闻记者。每逢大赛,别说国家队球员的心理素质不稳,就是跑足球的记者,也差不多要得神经衰弱。想想看,如果没有丁雪琴,国家队的昆明集训会减少多少有意思的新闻呢?
记得戚务生那届国奥队出征马来西亚的奥运会预选赛时,有些队员每逢比赛前的头天晚上,都会紧张得睡不着觉,没别的,就是想第二天的比赛,就是怕自己踢不好,就是怕输,但最后往往就是以一个“输”字了结。
记得高丰文那届国家队曾经做过一次类似试题的东西,有的队员在被问到“长江的源头在哪里”时,竟然回答是“长江的源头是黄河”。这样的文化素质,怎么会繁衍出高段位的心理水准?
中国足球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不强,也许与过于保守和封闭的传统的足球教育方式有关。无论足球界的个体再怎么张扬个性,再怎么激情四溢,但在所谓“集体”的框框里,就必须被压抑。
拿国家队这次请的心理专家丁雪琴教授来说,按说她的到来对国家队应该是好事一桩。4月15日晚上,丁教授还为国家队完成了一份针对每名球员的心理测试,有些媒体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弄到了这份测试的结果,并公之于众。但也有媒体报道,丁雪琴并不愿意让外界知道国家队的心病都有哪些,他对采访他的一位记者说“这个结果你看了也就算了,可千万不能报道出去……如果在报纸上把它发出去了,不等于给我们的十强赛对手提供了一份最好的情报吗?”说到底,丁教授认为媒体把这份测试结果公布出去,就是泄了国家队的密。
我倒觉得丁教授在这里有些言重了。中国队在亚洲是个什么水平,它最怕谁,谁最怕它,亚洲掰着手指头数得着的强手个个都心里有数,我们又何必在一面为国家队搬开心理包袱的同时,再为他们送去新的包袱呢?
一次都没冲进过世界杯的中国队无密可保,只有豁出去一拚。就像阎世铎说的那样,中国队不是技不如人,而是气不如人。如果我们一方面为国脚的心理做着测试,一方面又对国脚的心理问题遮遮掩掩,不敢拿到明面上说——这到底是解决了心理问题呢,还是增添了心理烦恼?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