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已经过半,巴西国内游行示威以及抗议的声音始终没有中断,以贪污腐败著称的巴西联邦政府正从这种有序的反对声中受益,他们现在以这样的形象示人:这个南美最大的国家,仿佛变得越来越民主开放。然而当真如很多媒体渲染的那样,巴西人不欢迎世界杯在家门口举行吗?
抗议游行像是日常游戏
看起来是如此,尤其这样的场合:开幕式的时候,镜头给了挨着坐在一起的女总统罗塞夫和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里约热内卢球迷公园里的三万多人顿时响起一片谩骂声;在马瑙斯,瑞士对阵洪都拉斯的小组赛,镜头在某个瞬间对准了包厢里的布拉特,他是瑞士人,来看主队比赛而已,但亚马逊竞技场内狂嘘不已,布拉特只有尴尬的表情;在贝洛奥里藏特,八分之一决赛前夕,出租车司机竟然告诉南都记者,他很希望智利战胜巴西,因为“2015年就要重新大选,万一巴西夺冠,那么该死的女总统可能就要连任了”。
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的举办权,都是在前总统卢拉的任内获得的,而卢拉被认为是巴西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罗塞夫不过是卢拉在劳工党内的继任者罢了,但她现在承受的压力比卢拉大得多,因为巴西的舆论环境比十年前开放得多。贝洛奥里藏特的出租车司机把南都记者从机场带到酒店,40分钟时间的费用是130巴币(约合365人民币),一天下来,保守估计他能挣200巴币(约合560人民币),日子过得并不算差,但他的态度如此坚决,不像开玩笑。
在贝洛里奥臧特街头,还有人在墙上贴着印刷出来的大字报,隔几天更新一次。最新的标语是“去电影院!去剧院!”,言下之意是别去球场。被这则标语覆盖了一张标语更直接:“迪尔玛(罗塞夫)是个骗子!”
从南到北,很多巴西人都在抱怨当局政府宁愿大做政绩工程以巩固选票,也不愿意把钱投入到目前资源有限的医疗和教育领域。部分中产阶级支持他们的观点。在零散的游行和罢工队伍里,在各个举办城市的街头涂鸦墙上,这种呼声确实存在,而且世界杯期间这种声音一直在回响。游行的人也很会找地方,他们知道世界杯城市媒体中心在哪里。
正因为巴西人以乐观著称,世界杯期间透露出来的一股悲观情绪就更显悲观。记者在里约海滩上采访一位摆摊卖运动设备的老人的时候,他说:“巴西人不像以前那么团结了,国家已经缺乏凝聚力。”它的背景是经济急剧上升的过程中社会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这是金砖四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普遍现象。
有统计数据预测,F IF A从巴西2014年世界杯中能够净赚20亿美元,而巴西政府的总投入在110亿美元左右。对很多巴西人而言,这110亿美元像一场焰火一样烧掉了。然而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看,反抗的声音有时候又不过像发发牢骚,没有什么人在真正抵制世界杯,巴西队的比赛赛前全城塞车,大家只为赶回家看球,而赛时则万人空巷。
在圣保罗最著名的金融街保利斯塔大道上,有一群大学生在那儿抗议,每当红灯,他们就跑到路中间敲锣打鼓喊口号要求政府对教育加大投入,绿灯一来他们就散到路边。一个留学生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在大学里没什么事干,就是经常开学生代表会议,商量怎么游行示威,像玩一样。”
巴西没理由放弃世界杯
官方的态度往往跟底层民众的愤怒大相径庭,他们完全不认为巴西世界杯是在浪费国库的钱,而是在进行更长远的建设。世界杯期间,罗塞夫的秘书长托马斯·特拉乌曼在一场里约的发布会上说道:“联邦政府并没有从教育、卫生、城市基础建设方面挤出资金来建设世界杯,恰恰相反,世界杯的好处将在未来反馈社会。”这代表了官方的腔调。
记者在世界杯组委会获取的数据显示:巴西政府花了80亿巴币来建造世界杯场馆;19亿巴币用在了安保和公共安全上;1.9亿巴币用于城市旅游服务硬件的提升;城市配套设施同时耗费极大,比如花费80亿巴币在42个城市的交通改造上,包括机场、地铁、BRT等等,其中12个世界杯承办城市所占费用比例超过50%……有些工程还没完工并非钱不到位,而是因为效率低下。
政府方面表示,2014年世界杯总投资高达256亿巴币,它不仅包含比赛本身,还包括那些人人均能享用的公共设施。与2010年南非世界杯35亿美元的投入相比,巴西世界杯116亿美元的投入高出了三倍以上。当然,直接对比意义不大,因为两国的社会基础不同,政府投入目的不一样。
而世界杯反对派们纠缠的问题在于,把这几百亿巴币投入医疗和教育也许更有意义。巴西人享受公立学校免费教育、公立医院免费治疗,但是公立学校和公立医院不仅数量不够,还质量糟糕。私立学校收费昂贵,普通人家孩子根本读不起。
6月11日放假之前,里约热内卢不少公立小学有老师罢课,以此抗议他们的收入太低。记者了解到公立小学老师的月薪在500美元左右,而巴西物价普遍是中国的两到三倍,这让他们的生活非常拮据。过去一年,屡屡发生罢课现象,但政府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而是摆出听之任之的态度。
然而世界杯期间,罗塞夫发表对民众的公开信中强调,很多人误解了世界杯。官方给出数据:2002年联邦政府的教育支出是180亿巴币,2013年则是1020亿巴币,是十年前的5 .6倍。自2010年建造球场开始到2013年年底这三年半时间,17000亿美元用于医疗卫生和教育,是投资建设体育场馆的费用的212倍。巴西没有理由放弃时隔64年后的又一届本土世界杯。
办大赛为巴西发展助力
如果反对派相信政府的话,那么他们就要相信巴西借助世界杯和奥运会的连环舞台将在国际社会中迈入新的一页,所有为世界杯让步的阵痛只是暂时的。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两年内连续举办这两大国际盛会,在申办成功的时候,那被民众视为前总统卢拉的成功,现在罗塞夫也不会认为自己在为前任擦屁股,而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巴西需要在工业、贸易、旅游业上更上一层楼,他们有资源,有潜力,好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世界杯和奥运会被视为其中一股东风。
巴西出口和投资促进会主席毛里西奥·博尔赫斯在里约热内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世界杯期间有来自104个国家的企业家被邀请来巴西洽谈合作。“2013年的联合会杯期间我们促成了30亿美元的出口和投资,世界杯期间可以翻一番,达到60亿美元。”博尔赫斯说。当局预计,因举办世界杯而直接产生的眼前经济效益将超过300亿巴币,听起来似乎太过乐观。
官方强调更多的还是场馆、交通、安保将回馈于民。场馆建设费用一半来自场馆所在州府和市府财政支出以及私人老板募捐,另一半来自国家银行融资。比如萨尔瓦多的新水源球场,当地人也确实正在展望这种好处。法国对阵瑞士的比赛中,一位巴伊亚俱乐部球迷告诉记者:“这个城市有70%的球迷都会很高兴看到球场变得漂亮了,这可是我们周末联赛必须要来的主场。只有另外那30%的维多利亚队球迷会发牢骚,会眼红。”
来自FIFA的世界杯的安全顾问安德烈·罗德里格斯解释了19亿巴币的安保支出:“一个基本前提是,公众安全方面的投资必须用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资产将继续使用,如新建的城市指挥和控制中心、移动派出所、直升机拍摄系统,更重要的是非物质方面的经验,各个部门的合作经验,都将在世界杯后植入巴西人的生活当中。”
最有利于拉选票的是宣扬创造了多少工作岗位。预计2014年世界杯为巴西新产生约100万个工作岗位,70万个是长期的,20万个是暂时的,其中5万人直接进入旅游业。如果70万个长期岗位属实,那它占罗塞夫执政4年内创造的就业岗位的15%。
在南都记者走访的几座城市里,确实有不少人是因为世界杯而得到了一份新工作,不过大部分是临时工。亚马逊竞技场最后一场世界杯比赛结束后,记者在球场负二层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志愿者和安保人员在排队领装着钱的信封,从200巴币到500巴币不等,反正他们为期两周的工作结束了。
世界杯只是借口
很多人在分享世界杯。旅游业里的任何一个人都在迎来营业额高峰。一个会说英语的委内瑞拉人能在亚马孙河边的旅馆里找到管家的工作,一个巴西人如果做不到,怪政府没有给自己提供良好的英语教育机会,也只是钻牛角尖,因为委内瑞拉的教育情况更糟糕。
很多巴西人在想办法抓住世界杯的机会赚钱,因为一个月内60万的游客量是巨大的。一则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游客在25岁到34岁之间,且男性三五成群的组合较多,主要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一家人出行的则大多来自拉美各国,这些人的消费力属于中下等,但反而能够让范围更广的巴西民众受益,因为他们不会把消费集中在高端项目上。
一个里约的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他在这个月的营业额目标是2万巴币(约合56000人民币),科帕卡巴纳沙滩边一个沙雕老人能赚1万巴币(约合28000人民币),萨尔瓦多一个家庭旅馆,世界杯之前把7个房间扩充到11个,一个月内基本预定满了,营业额超过20万巴币。
在马瑙斯,葆拉一家人挤到一起住,把母亲平时住的房子作为家庭旅馆出租,一天租金1000巴币(约合2800人民币),这个月可以挣3万巴币(约合84000人民币)———3万对一个家庭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葆拉是幼儿园老师,丈夫是律师,这家人算是中产阶级。葆拉的丈夫说:“抗议的声音里,一部分是媒体的噱头罢了。巴西的舆论越来越开放,而且社会矛盾非常尖锐,所以各种声音都会存在。”
在世界杯门票的分配上,组委会尽可能让民众受益,每一场比赛都有三分之一的球票专供比赛城市所在州的本地人购买。有一半的球票供巴西人购买,另一半才轮到全世界球迷抢购。另外,土著居民和接受社会资助的贫穷学生,总共能拿到5万张门票,这在世界杯史上是第一次。12个主办城市的901所公立学校,通过抽签随机选定学生,幸运的孩子可以拿到两张票,在一位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去现场看球。当然,在死硬反对派看来,这些举措被认为只是压低群众反对声音的手段之一。
不管怎么样,世界杯并不能简单地被称为政客的世界杯,这是一个巨大的国家排场,一个全民派对,它更像一个借口被放到了薄弱的医疗和教育基础的对立面。不拿世界杯做文章,拿什么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