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力帆队陷入了一种得势不得分的怪圈。事实上,过去在很多场次中,力帆队都在场面上占尽了优势,但始终难以获取更多的进球。联赛过半,15轮比赛,力帆队就踢平了7场。而昨天在大田湾的比赛,面对后防线并不出众的上海申花队,力帆队攻势一浪高过一浪,却始终是只打雷不下雨,多次射门未果后,反被对手一招致命,痛失三分。运气不佳、对方守门员的出色发挥固然是力帆队难以破门的原因,但力帆队的整个进攻系统一直处于一种低效率状态、“无用功”做得太多才是其主要原因。 中场缺少“发动机” 力帆队的进攻以两翼为主。但是两翼一旦飞不起来,战术打法的单调就暴露出来。如昨天的比赛,当申花队密集收缩后,力帆队就显得无从下手。简单的直、长传在快速通过中场进行反击时尚有威力,但是在阵地战中却毫无效率。这样一来,力帆队中场的“真空地带”就暴露出来。这一地带所缺的就是一位大局观好、能拿球突破又能为同伴做球的队员。卡特似乎上得太晚,下半场虽然他的灵活盘活了力帆队的中前场,但其他队员却表现太急躁。要减少进攻的盲目性,必须丰富进攻的层次和套路,以提高进攻的成功率,要做到这一点,力帆队目前急需一台“中场发动机”。 前锋身高速度不足 力帆队目前的几个前锋类型比较相似,都属于“机会主义”前锋。由于缺少身高,而且速度也并没有优势,这与力帆队擅长的两翼齐飞战术和防反套路显得格格不入。中路包抄前锋的身高不够,两翼的下底后的传中球传出去就如向大海里投石一般。特别是有一定冲击力的萨乌缺阵后,中路就更加缺少能够实施最后一击的人。同样,这也是定位球老不能得分的原因所在。而缺少了快马型的前锋,反击的成功率也明显很低。前锋类型过于单一,必定使得进攻效率大打折扣。 记者 王印毅 实习生 范天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