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球迷,不同的是去年他们在呼喊让一位外国教练米卢下课,而今年他们却在高呼着胜利者沈祥福的名字。球迷的感受就这么简单,胜利带来的肯定是欢呼,而失败了等待着他的只能是“下课”的怒吼。 在上海,沈祥福可以微笑着走入混合采访区,在背景的欢呼声中接受记者的采访,他的嘴边无法掩饰胜利后那种喜悦的感觉。当然胜利者理应喜悦,他不但报了两年前亚青赛的一箭之仇,还为世界杯之后跌落低谷的中国足球打入一针强心剂。 沈祥福在本场比赛中排出的是343的阵容,强调整体攻防的指导思想还是很成功的。在进攻的时候,前面至少有3名进攻队员,但由于一贯的思想,沈祥福依然只知道一味地突击边路而没有其他更多的进攻手段。直到下半场换上大高个杨林之后才有了一些围绕这个点的攻势。而在防守的时候,中国队强调“夹”、“逼”、“围”,日本队开始发动进攻的时候,中国队从中场开始就有多名球员开始围逼,给自己队友回防争取时间。 这种情况和上一次交锋时几乎如出一辙,所以国奥在上半场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原因十分简单,在充沛的体力支持下,中国队球员可以全场不停地对对方球员施加压力。当然11名先发球员十分清楚下半场有另一批队友代替他们,所以半场完全可以不惜体力地奔跑。问题是如果这是一场只能替换三个人的正式比赛的话,一直有着体力问题的国奥队又能否自始至终对对手保持压力呢? 反观日本队的战术非常清晰,传球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国奥队。如果过两年这些球员们身体长成了,他们的速度也快了,那么我们还能不能那么轻易地力压对方后卫,突破对手呢? 这场比赛让我产生一种非常悲哀的想法,中国队在未来十年中仍然要为过去十年的足球思想还债。中国队和日本在未来的对抗中仍然会处在技术的劣势中,这对于中国足球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本报特派上海记者唐元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