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毛家湾专电(记者吴伟庆)在众人的一致好评以及沈祥福和蔼笑脸的鼓励下,昨天本报记者很容易就对他进行了专访。在其位言其职,祥子讲得最多的还是关于青少年球员的培养。 记者:既然我是来自广东的媒体,我还是想先问问国青队里唯一一名广东籍球员吴伟安的情况,你对他的评价怎么样?
沈祥福(以下简称“沈”):以前对吴伟安的情况并不了解,我主要是从九运会上看了他的两场比赛以后决定把他招进来进一步了解的。从在毛家湾集训的情况来看,他属于技术好,脑子比较灵活的球员,就是有点内向。
记者:不过据说他的身体有些单薄。
沈:选年轻队员与甲A等俱乐部选球员的角度不一样。他们都还小,可塑性很强,因此球员的发展潜力和综合素质更重要。像吴伟安这样的球员,即使现在的身体条件还有些单薄,但只要意识好,基本功扎实,这一两年一长肉,力量加强,整个就能上去。
记者:这种基本功和意识与小时侯的教练很有关系吧。
沈:培养青少年球员的基层教练非常非常重要。为什么带着先进思想和战术的外籍教练一教中国成年球员总是非常吃力,就是因为许多中国球员的基本功都太不扎实,到了成年还老是要抠细节,花去很多时间,有了先进的东西也实施不了。按照目前中国的培养体制,基层没抓好,耽误的就是一整批球员。教练的这种责任心很关键。
记者:那你是怎么抓年轻球员的。
沈:对于国青队的年轻队员我一直强调三个原则:一是个人能力过硬,有良好的基本功和个人技术;第二个标准是心理承受能力要强,心态稳定;第三是有鲜明的个性,在融入整个球队的同时要保持自己的创造性。总体来说,就是从思想和业务两方面入手。
记者:但像杜威、吴伟安这些有潜力的球员,在国青队能够得到比较好的锻炼环境,但如果回到俱乐部只能踢乙级,很可能就难以有大的进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沈:这确实是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只能靠球员自己努力了。
记者:邹捷的成长是不是正说明了这个问题。他在与钱峰、于涛对前锋位置的竞争上似乎优势比较大。
沈:邹捷的进步确实很快,这与他在大连及甲A的锻炼有关系。不过,目前他们三人都各有各的特点,具体的人员安排还要进一步观察。
记者:虽然大家都说你人好,但队员好像挺怕你的,你似乎有种不怒而威的感觉。你第一天带队的时候,连孙指导都说,有几个队员动作突然变僵硬了。
沈(笑):他们怕我吗,不会吧?我尽量和队员打成一片,但在作风方面不会放松。其实他们训练都很积极,这一点我很欣赏。
采访至始至终在平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临走沈祥福还叮嘱说:“你们记者也挺辛苦的,有什么采访要求尽管说,我们尽量给你们安排。”
(SOHU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