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徒手横渡海峡历史上,一百零九公里(直线距离)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距离,敢向生理极限挑战并获得成功的北京人张健无疑是个英雄。 出自游泳世家张健生于一九六四年,身高一米七六,体重九十公斤,臂展一点八四米。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毕业留校,现为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助理研究员,北京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秘书长。 张健的父母都是退休工人,但都爱好游泳。他父亲张福海现在一家游泳馆当救生员,每天工作结束后,年已六旬的他还要独自游上一千五百米。张健的太太李小娜曾是河北省游泳队的游泳运动员,现为北京海淀区体委游泳教练。游泳世家的环境熏陶使张健从小就酷爱游泳,还曾获得全国青少年游泳比赛蝶泳金牌。 一九八八年,他曾横渡宽度为二十九点五公里的琼州海峡,是当时横渡成功的三人之一。 梦想指向渤海海峡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有三个著名的海峡,由北向南依次为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在成功横渡琼州海峡之后,张健曾希望有机会横渡台湾海峡,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于是去年的七月,张健将他的横渡梦想向北延伸到了水域更凶险的渤海海峡。 渤海海峡恶劣的海底状况,堪称世界上最凶险的海况之一,特别是潮流湍急的老铁山水道,凶险程度连世代渔居海上的渔民都望而生畏。它的海流速度平均每小时六海里,水流最强时可达每小时九海里。就在去年夏季,当地一名水性极好的渔民,在铁山水道附近捕鱼时,一不小心被水卷走,顷刻间无影无踪。 更令人谈虎色变的是渤海海域还有凶猛的鲨鱼和巨型毒海蛰,以及暗流汹涌。 张健自从横渡渤海海峡的念头产生后,他便开始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去年九月,他租用了一条渔船,沿着渤海海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然后,他又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他长期坚持万米游,并先后进行了二十四小时、三十小时连续模拟游。今年三月底,他还一次游了九十公里,耗时四十小时。 渡峡面临三大难题 张健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能量补充。张健的营养师为他制定的补充食品为进口的专用食品能量棒和特制的高糖低脂食品,饮料为牛奶和矿泉水。他在水中利用长竿由随行船上人员供给食物,而他的排泄也在水中进行。 第二个难题是体温保持。八月上旬渤海海峡的水温比人体的体温低十多摄氏度,夜间水温则更低。在这种长距离的运动项目中,运动员一旦身体发冷,就会前功尽弃。张健经过考察,选用了一家日本公司赞助的“鲨鱼皮”连体泳衣。经过四次量体定做后,张健终于穿上了这种保温好的鲨鱼皮连体软式泳衣。 第三个难题是防止海洋生物的伤害,特别是鲨鱼和大海蛰。组委会曾设想为他定制一个长十米、宽四米、高三米的网箱,让张健在网箱中游泳,随行船只拖动网箱前进,这样可以预防鲨鱼及海蛰的威胁。但经过研究后发现,由于海域内风流难测,加之船速又高于张健的泳速,使得他会受到网箱的碰撞。另外,网箱穿过海域内的养殖区时也不安全。最终为张健制定了防鲨的三道防线:外层是两条随行渔船上所装的卫星鱼群探测装置,能对渔船周围的鱼情进行了解;中层防线是船队上的监控人员提供的鲨鱼预警;内层防线则是张健身上所带的驱鲨剂,一旦发现鲨鱼,将驱鲨剂散出,把鲨鱼驱走。 创渡峡距离世界记录 八月八日上午七时四十五分,在大连市旅顺口老铁山南岬角,张健和他的父亲以及当地的渔民一起,按照当地的习俗,捧着满满一碗酒,走到海边,把酒撒向大海。八点整,在四五级海风的吹拂中,张健纵身跃入海中。 围观的民众在用掌声为英雄壮行的同时,无不为他担忧,一个人不借助任何漂浮物横渡渤海海峡,这是渔民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他们认为,张健成功的机率只有三成。 十日上午十时二十二分,张健在海中徒手游了五十小时二十二分钟之后,奇迹般地在山东蓬莱东部海滩登陆。他在现场一万多双眼睛的注视下,从海中慢慢走出来。张健的太太李小娜迎上前去,喜极而泣。 此时,公开水域游泳国际裁判朱玉成大声宣布:“张健八月八日从旅顺下水,今天上午十时二十二分在蓬莱上岸,直线距离为一百零九公里,实际距离为一百二十三点五八公里,时间为五十小时二十二分钟,符合预定要求,张健横渡渤海海峡宣告成功。”至此,张健完成了人类挑战自身极限的壮举,创造了男子横渡海峡最长距离的世界记录。 张健上岸后,拒绝了事先为他准备的轮椅,又步行一千多米,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中共蓬莱市委书记刘树棋在现场表示,横渡渤海海峡是人类的壮举,蓬莱市将在登陆点为张健塑像立碑,以嘉其志,弘扬精神。(中国新闻社张钧)(图片说明:张健奋力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