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比1击败“水货”博卡青年队的这场比赛中,国青队表现出的战术打法,让我想起了1996年欧洲锦标赛上的英格兰队。 由守转攻的时候,先是“极度”拉边,沿着边线控制球向前推进,借以横向扯开对方的防线,然后利用大范围的转移或者向中路的内切,使得对方在防守重心的转移中出现漏洞――英格兰队利用这种打法,4比1击溃了荷兰队。 可以看得出来,沈祥福为中青队设计的战术,也是讲究快速传递、边路发起、大范围转移,追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从这场比赛的情况看,中青队有两点让人们感到欣喜。 首先,主教练的战术意图能够在场上得到明确的体现,至少我们看了中青队的比赛,知道他们想踢一种什么样的足球,他们平日训练练的是什么,练得怎么样。在前场三四名球员之间非常娴熟、甚至好象是不用大脑思考一般的套边、拉边配合中,我们可以看到主教练沈祥福在从去年亚青赛到现在这段时间里,工作的成效。他至少让球员明确地知道了,在场上应该怎么踢,而他的训练,也让球员获得了将战术思路付诸实施所必须的视野、组合、习惯和技术实用性。这样一支队伍,主教练能够完全掌握,不大会出现无法控制、发挥起伏过大的现象,其取得成绩的基础也因此而显得更为牢固。 其次,即使是在下半场中青队更换六名球员的情况下,他们的整体战术组织还是没有乱,反而创造出比上半场更多的机会,显示出更高的效率。这说明不仅仅是主力队员,这支球队的所有成员都在思想上接受并认同了主教练的战术要求。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的结果,就是全队像一个人般思考、行动,这才足以被人认作是一个团结紧密的坚强整体。 从目前中青队的情况看,在世青赛上,这将是一支很难被击败的队伍,他们对具体战术细节的磨砺和对整体战术思想的掌握,在同年龄的球队中是拔尖的,尽管这不是欧美青年队的特点,也不是他们的努力方向,但对于中国队来说,至少我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像1996年欧锦赛上英格兰队那样凌厉的快攻,确实让人赏心悦目:麦克马纳曼和安德顿在左右两侧发动佯攻,他们几乎从不下底传中,而是在吸引了对方防守重心之后就将球向中路或另一侧转移,这种战术的最终威胁在于,中路的加斯科因或谢林汉姆能在禁区前沿得球,然后在这最危险的区域做出最后一击或最后一传。当时的英格兰队主教练维纳布尔斯说,这种战术学自荷兰国家队和头一年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阿贾克斯队,但他把快攻的精髓发挥到极致,以至于连“师傅”荷兰队都成了祭品。 但快攻的威力,和阵地进攻的低效率,在英格兰队身上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点在中青队身上也同样存在。英格兰队当年因裁判的帮忙而过了西班牙一关,后来又在德国面前败阵,尽管两场都是由点球决出胜负,但比赛中的情况表明,他们的快攻被对方的严密防守所遏制,而自己的防线又顶不住,所以在90分钟里几乎都应该是输的球。 中青队的后防线在昨天的比赛中也暴露出不小的问题。下半场他们防线出漏的次数多得惊人,以“水货”博卡青年队的水平,他们两次击中中青队门柱和门楣,一次无人盯防下势在必得的头球却顶飞了十万八千里,一次面对守门员的单刀挑射又高出横梁――如果再算上他们在中青队禁区前沿极危险地带获得的五次直接任意球机会,那么整个下半场,实力的优势其实应该是在博卡青年队一边。 中青队已经选定了这样一条发展道路,看来要坚定地走下去,那么我们只能提醒一声,打强队的时候好说,打“弱队”的时候反倒要千万当心,因为那才是最能暴露出自己弱点的时候,时刻别忘了,1996年英格兰队的教训。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