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广西男篮的小伙子们变“热门”为“冷门”,改练曲棍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000年4月,全国曲棍球锦标赛第一阶段比赛在广州举行,训练一个月的广西队6场比赛下来之后,被狂灌96球,自己一球未进。 2000年11月,广西队北上天津参加全国曲棍球第二阶段比赛,一场未胜。 2001年,4月在澳门举行的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曲棍球预赛上,广西曲棍球队4战皆负,失去跻身九运会决赛的机会。 2001年春末夏初,平均身高1米90的广西曲棍球队解散了。曲棍球场上将不再重现:身材高大的广西男篮运动员手持球棍,辛苦地弓着背,满场追逐那只比篮球小得多的曲棍球。 10分的诱惑 广西男篮为何改打曲棍球?三个字:九运会。 广西曲棍球队领队张守东说:“当时我们以为只有8个队参加九运会男子曲棍球比赛,我们即使一场不赢,也能进前八名。” 在全运会上,第8名能使本队团体总分加上5分。按从八运会开始的集体球类项目团体总分双积分办法,就意味着广西曲棍球队即使打个倒数第一名,也能为九运会广西代表团贡献10分。 对于广西这一体育“小省”而言,10分的诱惑力可想而知。 体工队大队长杨本培说,在国内,广西男子篮球队根本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参加全运会,连预赛都出不了线,不如“资产重组”,篮球改成曲棍球——广西男篮队的身材在全国是最差的,但改成曲棍球后,马上变成了最好的,可称是“扬长避短”了。 广西是个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一年体育经费的投入,尚不够经济发达省份的一个市,九运会上,要保住八运会的排名并力争前移,怎么办?广西不像广东,能够花钱建起一支曲棍球队,只能在原有项目上打打主意了。 “让我们改打曲棍球,我们虽然不乐意,但也没有太多异议。谁让广西篮球水平不行呢?”男篮队员高巍告诉记者。他说:“参加全国比赛,广西男篮肯定没戏,但广西曲棍球队就不一样了,毕竟全国练曲棍球的没多少人。” 广西就是瞄上了曲棍球这个“大冷门”。 但是瞄上“大冷门”的代表团太多了,他们纷纷从曲棍球发达地区如甘肃、辽宁等省引进二线队代表自己参赛,结果到澳门参加九运会预赛的队伍“多达”10支,尚未掌握曲棍球要领的广西队只能感叹时运不济了。 篮球的悲哀 广西男子篮球队改练曲棍球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开玩笑吧?“大球变小球”看起来确实有些荒诞——篮球跟曲棍球,怎么也搭不上界。 “当初领队找我们商议改项时,所有人都认为领队是在逗我们玩,那时全队上下没有一个人见过曲棍球,还以为曲棍球跟手球差不多呢,是5个人的项目,后来才明白过来:曲棍球跟足球差不多,是11个队员上场。”身高2米的高巍说。 改项之初,篮球运动员打曲棍球,外人忍俊不禁,而他们苦不堪言。 身高1米90的小伙子,拿一根1米长的球棍,躬着背满场追逐一枚小白球,一天下来,个个腰疼得都直不起来了,最“惨”的是身高2米的高巍,他几乎是弯成90度直角在场上跑,训练后队友帮他放松时,腰骨“咔咔”一连串乱响。 身体之苦倒是小事,更苦的是如何改变十几年练篮球培养出来的感觉。毕竟篮球与曲棍球在技战术方面都相差甚大。 领队张守东说,曲棍球常用技术有挥击球、运球、接球、铲击球、推击球、推球、守门员踢球等;而篮球技术则是脚步动作、传球、接球、运球、投篮、抢球和断球等,两个项目都有“接球”、“运球”,但完全是两码事。 “练曲棍球,先要打2年基础,后2年才能参加比赛。出一个队员,要5年,出一个重点队员,则要7年。”队员黄展鹏说。 广西队员对那些握着球棍在球场上行云流水一般冲杀的曲棍球高手佩服得不得了,这些高手大多练了十几年,被尊称为“神仙级人物”。 “我们跟他们比赛,就像业余篮球队跟我们比赛一样。”黄展鹏说。 事实上,广西曲棍球队参加关键的九运会预赛时,上场的大多是临时请来的外援,来自内蒙古和广东队。而身高马大的广西选手基本上作壁上观,守门员黄展鹏更是成了茶水员。 篮球情愫难割舍 身高1米85的黄展鹏原来在广西男篮打后卫,后来当上了广西曲棍球的守门员。 很快他就尝到了当曲棍球守门员的滋味,“怎么一个‘苦'字了得!”“我们要拉韧带,比练体操还辛苦,他们是慢慢拉,我们却讲究爆发力,一下就要劈叉坐在地上。”黄展鹏心有余悸。 他最痛苦的还是夏天披挂一套沉重的护具,护具内的海绵慢慢就吸满了汗水,太阳晒得他眼前白花花一片,连球都看不见了。 几乎所有改练曲棍球的男篮队员都受过伤。黄展鹏的大脚趾头被球撞烂了;陈建业的手指被球棍打得骨折——当时球在空中,他与队友像抢篮板球一样同时挥杆,结结实实打在对方身上。 因为伤病频频,短短一年时间,广西曲棍球队就消耗了18罐冷喷镇痛剂。黄展鹏说,平时打篮球,一年用完4、5罐就算很多了。 “如果断手断脚,以后怎么打篮球?”广西曲棍球队员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打一辈子曲棍球。 他们最现实的担忧就是退役就业问题。在广西,篮球堪称“第一运动”,广西男篮下乡表演,受欢迎程度不亚于歌星、影星,因此,成绩几乎最差的广西男篮队员退役分配却几乎是广西体工队最好的,工商、税务、海关、公安……任你挑。 改项后的广西男篮队员,心中多少有些忐忑,每次练完了曲棍球后,都很自觉地再练一会篮球,黄展鹏说:“我们怕自己手生。曲棍球,在广西哪分得出去?” 广西无力高消费 广西体育界人士表示,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广西不会开展曲棍球运动。 “我们过去对这个项目认识不够。”广西体工大队党委书记魏德荣说。 他说,广西要办曲棍球,必须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教练力量,二是巨额投入,而这两项正是广西难以解决的。 广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曲棍球则却是一项“花钱如流水”的运动。 “我们在广州打比赛,那里一个人造草皮球场投入就上千万元,光是球场6盏无影灯,每根灯柱就要花50万。”队员黄展鹏说。 广西曲棍球队从来没有在人造草皮上训练的待遇,他们平时就在篮球馆里,弓着背练运球。他们还不敢练射门,一射门,球就飞到隔壁女篮的场地上去了。正规的曲棍球训练场为91.40×55米,而篮球场为26×14米。 据悉,当前曲棍球训练、比赛场地已高度专门化,所有训练与比赛均需在人工草坪场地进行。目前国内这种草坪基本依靠进口,建设这样一块人工草坪场地需投资500余万人民币,加上为养护场地需要建室内训练馆,投资需上千万元。另外,运动队所需器材(球棍、球、护具)全部依赖进口,这笔投入每年少则60余万元,多则百余万元。 广西队的球棍、护具等器材基本上来自广东的支援。一根好的球棍要上千元,而且更换得很勤,这对广西队来说,完全属于“高消费”了。 广东走的则是跟广西不一样的路。八运会前,广东首次组队参加曲棍球比赛,几年过去,广东队高薪聘请的外来教练、队员已深深扎根南国,而第二批、第三批本土后备力量正在茁壮成长。广东能成功移植曲棍球,靠的是强大的经济后盾。 改项引出的思考 广西男篮改打曲棍球,一年而终,从这典型的“一锤子买卖”中,不难看出全运会压力之重。 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体育工作者来说,全运会是一柄“双刃剑”,通过它可能收获鲜花,也可能收获眼泪。 对省级体育部门来说,全运会是“大考”;对广西而言,压力更大。如果说计划经济年代大家在全运会上拼的是教练员水平、运动员吃苦精神,那么,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随着运动员交流的合理化,现在全运会首先是拼各地的经济实力了。 财力所限,广西练不出气吞山河的“降龙十八掌”,只好“剑走偏锋”了,事实上,广西多年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专攻“灵、小、短、水”优势项目,在男子小级别举重、体操、短跑等方面卓有建树,奥运金牌贡献甚至超过了一些体育大省,增加曲棍球,也并非没有“爆冷”的可能。 但是对广西篮球界和喜爱篮球的人士来说,篮球改成曲棍球后,他们失落,惆怅,伤感,甚至于愤愤然,一位业余体校的篮球教练向记者诉苦:“在广西,篮球是业余体校中建设得最好的项目,省队没了,我们的饭碗怎么办?”这位教练说,不管广西男篮水平在全国怎么低,但老百姓喜欢,他们谁知道曲棍球? 在广西,篮球完全称得上是“第一运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都可以看到或标准或自制的篮球架,有些地方的群众甚至认为:“篮球就是体育,体育就是篮球。” 广西男篮队员在全国大赛上无所作为,但他们退役后作为基层的体育骨干,一个人能带动、提高一大片的篮球水平。 为了全运会而牺牲篮球,实在是无奈之举。其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值得探索和研究。 (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