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围棋规则》将从今年围甲联赛开始正式实行。这是自1988年以来第一次对《围棋规则》进行修订。本刊特约参与规则修订的中国棋院围棋部朱宝训就修订的重点部分进行了解释。 如果说游戏是一个活灵活现的躯体,规则就是流动在流中的血液。体育比赛竞赛规则,绝对无法进行。规则是游戏立足、进展、区分胜负进程中必须要执行的法律性文件。体育比赛从理论上说是参赛双方围绕竞赛规则与对手比较高低的过程。其中裁判员是监督参赛双方遵守规则的执法法官,而项目竞赛规则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游戏自身的发展。
围棋和围棋规则
游戏竞技规则一定是伴随着游戏同时诞生的双胞胎。可围棋却不尽然,由于围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更接近文化,自然就显示出其独特性。围棋的历史至少三千年,可世界上最早成文的围棋规则是1949年10月2日日本棋院颁布的《日本围棋规约》。
围棋是一项两人争胜负的游戏,没有规则的约束,争议和纠纷是非常自然的。两千多年围棋都没有成文的规则,而围棋依然会流传、会发展,最大的因素是围棋游戏自身的合理性。从文化意义上讲,围棋作为演绎人生文化哲理过程的一种游戏,历史上是由师傅口传身授的,完全超越了自身竞技价值的存在。所以,围棋规则在围棋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并非起到什么决定的作用。而口传规则是非常简单的,只要教围棋怎么下,如何判定输赢就可以了。碰到疑难问师傅,师傅说行即可。这是文化围棋的表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围棋率先步入职业化时代。原本是文化的围棋、政治的围棋急速地转化为竞技的围棋了,仅靠师傅口传的、诚信的原则已无法解决比赛中出现的问题。世界上第一本围棋规则,就是在发生纠纷之后产生的。所以说,竞技围棋需要合理而严密的竞赛规则。
中国围棋规则的演变
由于围棋生于中国,原始的围棋规则也是中国人制订的。原始规则一定是最朴素的。从围棋的棋具、围棋的下法、胜负的确定,一定是自然地符合下棋人的社会存在,符合社会的人文哲理,所以,才能够一代一代地口传下来。
规则首先设定围棋是在一定空间(指棋盘)之内的竞技游戏。所以,参加游戏的双方必须维护这一特定空间内各自所拥有的平等权利。这就是围棋区分胜负所制订的归本法,每方要维系棋盘的半数。这个最基本的规则成了中国规则和日本规则难以统一的所在。
最早的中国围棋竞赛规则诞生于1956年。这本规则是在中国传统口传规则的基础上,参照日本规则和体育竞赛的基本程序所制订的。至于黑方贴子、用时、封局等等都是参照日本规则,而比赛的一些程式则借鉴其它体育比赛模式。根据体育项目竞赛的模式,每年必须审定当年的竞赛规则。所以自1956年至1960年,每年都有新的围棋竞赛规则问世。尽管内容没有什么改变,审定当年的竞赛规则属于竞赛任务。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原因,围棋的全国比赛不能每年举行,竞赛规则的修订也显得没有什么必要的。1964年全国比赛实行没有出版的内部规则。规则在收后问题上作了规定。为了向日本计目规则靠近,黑棋收后需多贴半子。1966年全国比赛,仍然实行内部规则,取消了黑棋收后的规定,回归到自然收后不作论处的原状态。黑棋贴子规定一直是2 1/2子。1986年内部试行过一个围棋规则,贴子正式定为2 3/4子,并首次允许行棋方可以采用自杀手段。1988年,在86试行规则的基础上,国家体委审定了使用至今的1988年围棋竞赛规则。
到了1988年日本采用日本规则举办了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台湾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采用应氏围棋规则举办了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规则举办了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围棋竞赛的升级让围棋竞赛规则逐步引起社会各方人士的真正关注。
围棋竞赛规则大体由基本规则、对局规则和竞赛规则三部分组成。1988年的围棋竞赛规则之所以能够使用十几年,主要是世界范围内围棋的基本规则没有变,完全不影响围棋的竞赛。
新规则的变化
新规则在第一章总则第2条围棋下法中,将原规则的4款修订后增至为5款;特别是限定悔棋的原第3款中,棋子下定后,不得向其他点移动。新规则将“不得”修改为“不再”。这一字之差从人为之意变为自然之意。特别是总则第6条关于时限的规定,原规则由于解释不清楚的原故,只列有标题而无正文。新规则在这里使用了武汉市政协陈祖源先生的研究成果,用“着子后不得使对方面临曾出现过的局面”,完全体现了限制同形出现的意境。
新规则在竞赛规则中修改较多。把职业比赛、业余比赛这十多年来曾经出现的问题,较好地融进了新规则的各项条款中。在第二章从第10条开始至第16条的7条中,几乎每一条都作了较大的改动。特别是在第12条计时一款中,除原规则中的读秒延时外,增加了包干用时制、定时计步制等在比赛中已经使用过和其他棋种采用的一些合理用时制度。在用时紧张时,新规则允许着手弃权;在读秒延时制的比赛中,读秒超时允许着手弃权。包干制的比赛中,允许着手弃权并随之终止比赛,双方可争之点全部归属于对方,双方无法确定的地界,由裁判长负责勘定。
在棋手的职业道德和赛场纪律的第15条中,列了多达8款的内容。第1款要求参赛棋手一律不得下假棋、搞君子协定等作弊行为。这是为了净化围棋竞赛环境,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随着手机、呼机的普及,新规则明确要求棋手进入赛场必须关闭手机、呼机。第8款是限制棋手吸烟。原规则从来没有这个要求,传统认为下棋吸烟是理所当然。新规则规定,在要求禁烟的赛场里,棋手不得在赛场内吸烟。在第16条棋手的权利和义务中,除保留了作为棋手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之外,增加了对于妨碍正常比赛的违规行为可以提出意见、申诉的权利,并明确了具体的申诉时间。在第7款,增加了棋手有准时参加赛会规定的形象、闭幕式和其他礼仪、公益性、宣传性活动的义务。
新规则修改的重点在第三章裁判法则。该章的各条内容几乎全部焕然一新。裁判法则这一条,正是棋手参加比赛必须熟悉和正确掌握的。比如在17条行棋的内容中,所列的6款中有5款如有违犯将会遭到裁判员的判罚。围棋比赛中,原本除特别严重的违规现象如连走两步才会被判负,一般违规只设有警告处罚,一局棋里二次警告才判该局负。所以,在比赛中指正对方违规警告的几乎没有,而且一局棋里二次警告更是没有发生过。新规则在这里作了更大胆的修订。第24条第一款规定,被判一次警告时,该局计算胜负时在原规定基础上,被警告方罚出了一子。这就是说,被对手指正违规一次经裁判员认可后将被判罚1子。直接将警告与指正方收益挂钩,能促使比赛双方相互监督遵守规则,达到净化赛场风气之目的。新规则比起我国以前所有的规则,显然加大了对竞赛的管理力度,同时增加了围棋裁判员新的执法范围。对于棋手来说,学习新规则、掌握新规则、利用新规则是规则问世之后最急迫的一项任务。而对于围棋裁判员,更要逐条认真学习研讨,掌握在比赛中的执法角度,做到正确使用规则,敢于执法。
棋手如何对待罚则
任何一个体育项目,运动员不熟悉竞赛规则,是不能上场比赛的。唯独棋类项目有其特点,只要学会如何下子就敢于上赛场了。其实学会如何下子本身就含有规则成分,并不是不需要学习规则。
新规则处罚警告的范围比较广泛,重点是第23条赛场纪律。现今棋手最容易被警告的是23条中的和第7款,手机和呼机问题。这一款订的罚则最重,也是最不经意最容易违犯的地方。其次是吸烟的棋手,在禁烟的赛场内吸烟也将被判罚警告。在第三章行棋的第17条,还明确了悔棋的定义和处罚。总之,新规则对情节严重的违规有四处要求判负,对判罚警告的地方多达11处,所以棋手必须要熟悉规则才能确保自己不违规,才能正确地指正对方的违规行为而维护比赛的纯洁性。其实任何体育项目的竞赛,绝不单纯是自身技术的比赛,学习规则利用规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