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男足选帅组已经在欧洲进行搜索和沟通的工作。一个星期的时间对于欧洲游来说并不宽裕,对于带着重要工作的选帅组来说,就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而今时间已经过去四五天了,选帅组依旧没有半点消息,这也就难免使得国内的球迷有了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情绪。 虽说选帅不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事情,但对中国足球来说却是一件头等大事,而且还是平衡各种关系的重要环节。所以对待选帅,中国足协反复思考、琢磨,行事小心谨慎也在情理中。 三军不可一日无帅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足球在被其他国家抛下很大一段距离之后,终于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聘请外籍教练成为中国足球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我们在对待选择洋教练上,却一直处于一种惶恐和不知所措的状态中。 大战将至,三军不可一日无帅。但是中国足协却犯了这一大忌,上任主帅走人后却迟迟没人能填补其空缺。就选帅这一点来看,我们的邻居和对手日本队、韩国队又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韩日世界杯后,韩国主教练希丁克走了,韩国足协马上就让本地人朴恒绪坐上了国家队主教练的位置,签订一份到2004年的合同,同时还让他掌管国奥队的大权。很明显,韩国人还是要请外籍教练来执教国家队,但是在还没有合适的人选的时候,他们还是先找一个“鸡头”出来过渡一下。但发现朴恒绪能力有限后,韩国足协又马上让他走人。 日本队的目光更长远,他们不仅要奥运会,更要世界杯。他们也同样将国家队和国奥队的主帅位置一同给了济科,并签订了一份到2006年的长期合同。 选帅究竟谁说了算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中国足协成为国内体育项目中最有钱的单项协会。但与此同时,中国足球也成为国内体育项目中最花钱的一个项目。久而久之中国足球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气,每进行一项举动都拿钱来做挡箭牌。 中国足协迟迟难为中国队选定主帅,除了选择什么风格的洋帅等难确定外,钱的因素占据很大的比例。全国足球水平最高的甲A联赛中,真正能够自给自足的俱乐部难有一两家,就更指望俱乐部和中国足协通过联赛本身来挣钱了。所以中国足协绝大部分收入还是要依赖赞助商,如果没有赞助商掏腰包,开支庞大的选帅运动难以展开,新任主教练的薪金也难以筹措。这也就决定了中国足协在为水平不高的中国队选帅时不能不受制于赞助商,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从中国足球选洋帅开始,足协、赞助商、洋帅之间一直有一种微妙的三角关系。德国大众与中国足协合作产生了施拉普那;IMG与中国足协合作产生了霍顿;ISL与中国足协合作则产生了米卢……中国足协在以往的选帅问题上,都好像没有太多发言权,顶多是一个程序的执行者。 这次选帅小组迟迟才西赴欧洲,据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洋帅的薪水还没有着落。后来有了一家荷兰企业愿意掏钱给中国足协选帅,于是在基本没有先兆的情况下,荷兰人范哈内亨一夜之间就顶替了原来法国人特鲁西埃和米歇尔的热门人选位置。对于这一突然变化,熟悉中国足球特色的人士绝对不会惊讶,反而觉得十分合情合理。 请洋教练来做什么我们以往选择洋教练,经常是一哄而上,一会是德国教练,一会是英国教练,一会是南斯拉夫教练……而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足球根基的培养,自己的足球素养的培养。要知道,马步根基不扎实,再好的上乘功夫也学不了。高水平的洋教练确实能给球队带来惊人的变化,但前提还是要我们的球员能够接受洋教练的教导。 中国人好学,中国足球更喜欢模仿,总是期望来一个洋教练就会使我们的足球变成另外一个模样。从中国足协首次请外籍教练时起,中国足球就开始了一种模仿性发展:跟着施拉普纳学身体足球,跟着霍顿学长传冲吊,跟着米卢学快乐足球,世界杯后又想学拉丁足球……但是中国足球的风格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从洋教练身上学到了什么?可能我们自己都很难回答出来。 从中国足协选帅的计划看,他们是要请一个法国人或者荷兰人当教练。 因为法国人使日本队成功了,荷兰人使韩国队成功了!但是我们清楚,无论特鲁西埃也好,希丁克也好,他们能在日本、韩国成功绝不是因为他们是神,而是因为日本、韩国的球员有能力接受更先进的教育。特鲁西埃没有把日本足球改造成法国足球,希丁克也没有韩国足球改造成荷兰足球。这才是日本、韩国聘请外籍教练的成功之处。 最近韩国媒体说了一句我们经常说的老话:“中国队员没有拼搏精神,体能不行,技术过于粗糙,这些问题不是一个教练所能改变的。中国足球要想真正从荷兰主帅身上受益,就必须接受荷兰人的‘铁腕作风’和‘魔鬼训练’。”然而我们的球员能够达到这些要求吗?中国足协能够让外籍教练这样做吗?本报记者邱江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