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笔者一直认为应当相信米卢,放手让他工作,但在8月25日之前,心中还是有些含糊,因为毕竟他的能力还未经过实践的检验,所谓的“神奇”对我们来说也仅仅是历史和概念而并非现实。从理论上我们相信他是一大高手,但小组赛的平庸和四国邀请赛的拙劣又使我们不能排除他是浪得虚名。 直到现在我们才可以说开始读懂了米卢。 8月25日首战五里河,米卢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其用人之大胆准确,行兵布阵之果敢灵动,受到大家一致的好评,这里不再赘言。我想说的是,8·25的胜利并不仅仅是一个战役的或战术的胜利,而是米卢精心设计的一个战略过程中成功的一环,而小组赛和四国赛也是这一战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这么说似乎过于玄妙,但我们又如何解释国家队在短短4个月(从小组赛算)乃至20天(从四国赛称)之内出现的惊人变化呢? 作为一个教练,如果站在米卢的位置上,面对的是这样一种局面,国家队员在1至2月在各母队参加冬训、春训,3至4月一个半月打6场联赛,4至5月一个半月集训并打6场小组赛,6至7月一个半月打11场联赛(有些还有足协杯赛),7月中旬进入十强赛集训,8月下旬正式开打。这样算来,国脚们在十强赛前历经冬春训—联赛—国家队小组赛—联赛共4个阶段,其中三个阶段是米卢无法控制的,同时也是队员们不能不卖力气,不能不出状态,又不能不疲劳的阶段。这样米卢在他唯一可挖的小组赛阶段就面临两种选择,他可以让队员们出现一个竞技状态高峰,顺利完成小组出线,但到十强赛之前,队员将整整半年多没有任何缓冲,连续出现4次竞技状态高峰期,这将使国家队陷入深度疲劳,在十强赛状态尽失。 米卢也可以在小组赛的集训阶段让队员充分休息,得以消除疲劳,从战略上看,这对下半年的十强赛十分必要,但这将必然导致小组赛中国队状态不佳,出线道路充满风险。米卢以他的胆识选择了后者,于是我们看到中国队在小组赛前天天做游戏,训练没有量,在小组赛中面对鱼腩部队竟步履维艰,了无生气,失误频频,平庸得一塌糊涂。难怪球员不理解,球迷要骂娘,舆论要倒米。但又有谁知道,米卢是在动用他的智慧成功地同时完成了两件任务:小组赛出线同时让国脚休养生息。这期间分寸的拿捏,只有高手才能做到,也只有高手才敢这么干。 至于四国邀请赛,诚如许多有识之士所言,其时正是国家队加长运动量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目的就是要加深疲劳,储备体能,以便在十强赛期间达到超量恢复期,出现竞技状态,所以四国赛状态越糟越说明训练有效,如果状态好倒反而不是好事。米卢顶住了压力,按照训练周期的科学规律安排赛前训练,终于在关键的8·25之战把队员的状态调到了高峰,这证明了他对球员状态的控制能力,也说明小组赛的状态低迷是他有意而为之。 实际上,这些训练周期的科学理论并不特别玄妙,许多中国教练也都懂得,但又有谁能像米卢这样坚定不移地按规律办事?他们既不能也不敢。回想不到一个月前四国赛那一片“下课,解散”声,要不是米卢有头上那“神奇教练”的光环罩着,恐怕早灰溜溜夹着铺盖走人了。可叹中国的教练不论有多少真知灼见智慧才华,也都会这样被我们自己扼杀了。我们一边痛骂着中国足球训练水平低下,一边又在极力地促成着它的低下,这难道不是一个悲剧么?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真正关心中国足球的人反思么? 米卢并不神奇,他只是能够顶住外界压力,坚持按科学的规律办事。中国足球要上去,就要丢掉对神奇的迷信,去追求科学的真理。 (足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