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恐怕很少有人能清晰记起那个花样年华。 但是,如果你把同样的问题摆在李世石面前,他一定会自豪地告诉你:那一年我在日本的富士山脚下,手里抱着一个奖杯,上面写着———第15届“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冠军。当然了,主办方给了多少钱我可能已经记不起来了,因为像我这个年龄好像还用不着太多的钱。 1983年3月2日,一个哭声明显比别人响亮的婴儿在韩国全罗南道降生了。8年后,他成了飞禽岛这个人口不足5000人的小岛中颇具名气的小人物———谁都知道,他的围棋水平相当不错,在此之前比他更有名气的是他的哥哥李相勋。人们听说他在遥远的汉城,还是职业棋手。 不久,“小人物”也从小岛消失了。很快,韩国棋院多了一个不足12岁的小棋手,他的名字叫李世石。 中国棋迷知道这个名字大约始于1998年,那时这位只有15岁的少年打进了韩国第10届棋圣战本赛,韩国媒体使用了“潜力无限”和“飞禽岛少年”等称谓来对他加以报道。而李世石在跨入职业门槛后的“成名作”是在2000年完成的,当年他在多项比赛中取得32连胜,获得了韩国最优秀棋士奖。 每个棋手都有一种奢望和梦想,那就是拥有世界冠军的头衔,这是证明自己已达到“超一流”水准的最好文凭。其实,去年只有18岁的李世石差不多已经摸到了LG冠军的奖杯,但是李氏家族中另一个头面人物向他说了声“不!”———于是,在先失两局的危险局面下,李昌镐顽强地实现了对李世石的惊天逆转。 不过,事情到此远没有结束,李世石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相反,短暂沉寂后,他开始爆发了:今年以来,韩国新人王战和KTF杯两项冠军接连落入他的怀抱,并且在第15届“富士通”杯赛上连战连捷,先后击败林海峰九段、周俊勋九段和李昌镐九段,终于迎来与“第一攻击手”刘昌赫九段争夺世界冠军的机会。 李世石与刘昌赫曾交手21局,刘昌赫以12胜9负领先,但这样的领先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刘昌赫在两次大赛决赛中的较量均以失利而告终。可以说,李世石已经成了刘昌赫心中永远的痛! 2002年8月3日,星期六,这个叫李世石的少年带着一脸疲惫和多得数不清的日元从高高的领奖台上走了下来,迎接他的是一群矮矮的日本人和一束价值不菲的鲜花。当时究竟有多少摄像机和镁光灯在他眼前狂拍狂闪已经被他忽略了,确切地说,直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真的拥有了一个世界冠军的头衔。为了这一刻,他足足等待了7年。 中国棋手看李世石 19岁少年李世石勇夺“富士通”杯冠军成了众人关注的话题,那么,中国棋手是如何看李世石的呢? 在所有中国棋手中,常昊是和李世石交手最多的。在1997年的LG杯上,常昊第一次认识了当时不满15岁的李世石。 常昊说:“那时候他个头很矮,棋力也没有现在这样强大,不过思考速度非常快。” 两人第二次碰面又是在LG杯中,同样常昊保持了自己的优势。 “当时尽管赢了,但我还是有些震惊。” 常昊表示,“因为仅隔一年,我明显感觉到他的棋力突飞猛进,尤其是在面临生死抉择时,他能展现出一股一流棋手所具备的强烈的胜负意识。这是像他那样的年轻小将很难拥有的素质。” 命运就是这样难以琢磨,2000年,常昊再次在LG杯中和李世石遭遇,不同的是,这次是以常昊失利告终。 常昊说:“那一年正是李世石上升最快的时候。在韩国国内的比赛中,他取得了32连胜的骄人战绩,还荣获韩国最优秀棋士奖,不过在赛前我没有想到会输给他,这说明他的水准非同一般了。” 2001年,在中韩天元对抗赛上,常昊干净利落地以2比0击败李世石。尽管如此,他对李世石的评价又高了一层:“以前总认为李昌镐是世界上最强的棋手,通过和李世石的5次对局,我发现每次他都有一些新招法,走得非常紧凑,并且善于抓住对手的失误和漏洞,对棋型的感觉相当出色,中盘力量尤为突出,这次他能够夺取‘富士通’冠军,绝不是偶然的。” 以孔杰、古力、胡耀宇等为代表的中国年轻棋手普遍认为:李世石的棋风秉承了韩国棋手韧性十足、凶猛犀利的风格,在全盘的计算力上非常精确,局部的手段强硬无比。但与李昌镐相比,防守稍弱,官子功夫还不够细腻。 刚在中韩“新人王”对抗中负于李世石的小将彭荃说:“李世石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什么棋都敢下。我和他下的三盘棋虽然赢了一盘,但从实力上来说自己和他还是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他对棋的认识非常敏锐———在我们看起来很普通的地方,他经常可以走出棋来。” 李世石笑傲中日 1988年,首届富士通、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闪亮登场,拉开了世界棋战的序幕。弹指一挥间,世界棋战在风雨中走过了14个春秋。也许是一种巧合,在前不久刚结束的第15届富士通杯赛中,韩国的李世石横空杀出,成了第14位世界冠军。 19岁,这在老气横秋的日本棋坛,绝对是一个幼稚的年龄;即便在中国棋界,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新锐。但19岁的李世石偏不信邪,他以闪电般的速度将同龄人甩在身后,一跃登顶,跻身世界冠军行列。这是继李昌镐之后,世界棋战产生的又一位20岁以下的冠军。 2000年,17岁的李世石勇夺国内倍达王战与天元战两顶桂冠,一举打破曹薰铉、李昌镐、刘昌赫和徐奉洙“四大天王”长期垄断韩国棋战冠军的格局。当时,曹薰铉就认为,以李世石的棋风和才气,他最有希望超越李昌镐。事实上,在去年初的第5届LG杯世界棋王战五番胜负决赛中,李世石一上来就砍了李昌镐两刀,只因经验与心理素质稍逊一筹,最终才让李昌镐死里逃生。因此,他此次夺取富士通杯绝非天方夜谭。 众所周知,近十年来韩国围棋在世界棋战中威风凛凛,主要是仰仗曹薰铉、李昌镐、刘昌赫与徐奉洙“四大天王”之功。尤其是那李昌镐,简直就是一架夺冠机器,一点都不知道累!相比较而言,日本虽然曾有武宫正树、大竹英雄、林海峰、赵治勋、依田纪基、小林光一和王立诚七位棋手登上过冠军的领奖台,但除武宫与王立诚梅开二度外,其他人都是小富即安,只过了一把冠军瘾。至于咱们中国棋手,左数右数,就马晓春和俞斌昙花一现,夺过三回冠军杯。这十年来我们盼了“小龙”盼“小虎”,却始终找不到冠军增长点。 为什么中国新锐棋手总是长不大?为什么聂、马衰落得那么快?为什么常昊总是捅不破冠军那层纸?这一连串的问题,谁能回答?早些年,由于徐奉洙的没落与曹薰铉步伐略显滞重,中日两国棋手喜出望外———满以为一旦号准了李昌镐的脉,超越韩国指日可待。谁曾想,任凭风吹雨打,如今不仅“石佛”面不改色,刘昌赫骁勇善战,曹薰铉老而弥坚,连李世石这小子也能大气地说:“中国领军的马晓春和常昊已经不行了。常昊年纪已大,很难再有大发展。他这么多年都没能超过李昌镐,现在韩国年轻棋手已经崛起,他就更没有机会了。” 真不知中国的棋手们,如何能够吞下这口气?·刘远明 席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