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历来做事情都是很具有正统思想的,他们始终视媒体为“捣乱分子”,对“老记”们的无孔不入深感“不安”。为此,一份原本很平常的中国队集训大名单的出台就经历了屡次的“生产阵痛”。 仔细分析名单中的各位国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员构成中各种势力的纠缠和妥协。按照国际惯例,任何一支球队的人员构成都是由主教练最后定夺的,这一点是足球界的真理,任何一个违反规律的球队,不论他的队员多么的出色,只要外来因素干扰了主教练的选择,最后都是自食其果。但在中国队的这个名单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米卢在主力队员的人选问题上,与中国足协、中方教练相互做出妥协的痕迹。 表面上看,郝海东入选和孙继海的落选都冠冕堂皇的有理有据,但这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了米卢和中国足协、中方教练之间相互之间权力均衡的本质。在双方都手握一定的特殊权力时,双方都无法让对方彻底地服从自己,就像一个大公司中的两个大股东,任何一个问题都要为各自的利益争执谈判,损害其中任何一方的决定都会胎死腹中。米卢和中国足协以及他的助手之间目前就是这种两难的情况。 米卢走南闯北,经历和阅历都很丰富。作为一名先进足球技战术和教学思想的传播者,米卢已经了解了中国足球相对落后的历史和现状,也了解了中庸和妥协是中国人处世的风格。说得现实些就是照顾、权衡各方的利益和面子,尽管“大连帮”指责米卢让米卢很生气,但他知道这几个人不进入大名单的后果是什么,所以一定要让其中最具有“舆论杀伤力”的人物进入国家队。但米卢心里也有数,有关人士也肯定会考虑到主教练的面子,所以“大连帮”中他可以选择一个任由自己“蹂躏”的牺牲品,所以孙继海落选了。 这种选择还表现在沈祥福的临危受命,无论从年龄到资历,沈祥福在中方教练组中都是无足轻重的。但他能够成为组长,除了阎世铎的器重和米卢的欣赏外,恐怕作为“第三种力量”介入彼此之间互不买账的教练组,是最重要的原因。这样平和谨慎的沈祥福就成为了一个隔离带,一个缓冲层,让大战在即的中国队多一些团队精神。 米卢是狡猾的,他知道最后的王牌还是在自己的手中,到最后决定名单时,米卢很可能暴露出真正的面目,一些现在名单中的“关系产物”最终还是难以逃脱清洗的命运。 (李海) (辽沈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