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采访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没想到语言障碍竟然比在国外采访还大。在广州刚刚5日,记者已经深感粤语的艰涩,以及普通话在这里的“曲高和寡”。 11月5日,记者甫抵驻地白云宾馆,打开电视机,便发现除了广东卫视,广东省和广州市的各家电视台几乎都在以粤语播送节目,使人实在不知所云。搭乘出租车,司机听不懂记者的普通话,而他很努力地讲出的“广州普通话”,记者也半天不明究里。 今天,记者从广州出发前往江门采访女子举重比赛。来到广州流花汽车站买票,售票窗口一位中年女售票员指着售票用的电脑,对记者讲了一大通,记者将耳朵贴近售票窗口的玻璃,也只听明白了她是要记者去“省站”乘车,却怎么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明明这个车站也有到江门的车票出售,却要让乘客舍近求远。没奈何,记者只得拖着大包小包,过马路爬天桥,来到广州汽车站,这下倒是顺利买到了票,但来到候车厅,广播里又传出让人如坠云里雾中的“粤语提示”。记者支着耳朵听了半天,也不明白自己乘坐的车是不是该检票了。想起不久前在澳大利亚悉尼国际机场搭机回国,还能从机场广播中听到中文的登机提示,不禁感触良多。 广州是一座有着500多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广州对华南、华东、华中许多省、市、区都有相当大的经济辐射作用。在对外经济辐射的同时,广州也从周边、从国内各省、市、区得到了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仅广州市每天的流动人口便高达200万人左右。这些外来人口的进入,在给广州城市管理带来一些压力的同时,也毫无疑问拉动了广州的消费需求,推动了广州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广州正是在与其它省、市、区的经济互动,在与每天200余万流动人口的共融中,实现自己经济持续发展的。对于承办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其重要原因之一,也正在于广东、广州有着与全国兄弟省、市、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交流的内在需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物理学上,每一个生物体与周边环境能量的持续交换,都是其存续和发展的基础。大如宇宙,一旦停止了能量的交换与流动,也会陷于“热寂”的状态而趋于消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样遵循这个道理。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头号中心城市,从计划经济时代起,上海使在全国经济领域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相当多的上海人也曾经在以“阿拉上海人”为荣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拒绝、排斥外来文化、外地人,上海话在街头巷尾“一统天下”。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发展的过程中,上海意识到这种语言、文化的自我封闭已经构成了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全市响亮地提出了“打中华牌”的口号。上海市委、市政府带领上海人民,把上海与国内其它省、市、区之间的良性互动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铸就了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现在,在上海的机场、码头、车站,普通话已经随处可闻,习惯于“阿拉”的上海人也以会讲普通话、讲好普通话作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标志之一。 广州与港、澳为邻,在经济上、文化上受到港、澳的影响,加上自己独特的人文历史背景,长期以来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粤语氛围。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进一步加快,即使只是从开拓国外、国内两个市场的角度出发,广州人是不是也应该学点普通话、在机场、码头、车站等公共场所来一点普通话的“语音提示”呢? 愿广州人能够从上海发展的历程中有所感悟,愿广州市能够以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为突破口,真正铸就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向全国、全世界进一步展示自己“国际化大都市”的良好形象。(奚彬 史春东)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