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8日体育专电题:几十年就乐呵一次--中国足球与世界杯
新华社记者李铮
如果世界杯只举办过一次,中国足球人肯定希望是2002年韩日世界杯那次。几十年就乐呵那么一次,最美好的回忆还要停留在冲击过程的“十强赛”阶段。
那是2001年10月7日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在并不算精彩的90分钟后,中国队凭借于根伟的进球,1:0小胜阿曼,历史上首次冲入世界杯决赛圈。这是中国足球44年的一个梦。
那是中国足球所有优质元素最佳组合的结果。郝海东、范志毅等专业体制下最优秀的运动员、职业化足球初期的金元刺激、韩日因东道主直接晋级、中国足球的成功外交,再加上“狡猾”的米卢,这一切促成了中国足球与世界杯的唯一一次交集。
尽管中国队在韩国三场比赛一场未胜、一分未得、一球未进,但这依然不妨碍我们对12年前往事的津津乐道。因为除了这瞬间的欢乐外,冲击的过程和失败的结果,一直伴随着中国足球的世界杯之旅。
中国队第一次冲击世界杯是在1957年,尚无国际赛场经验的国足,预选赛就被印度尼西亚淘汰,那是初出茅庐的学费。
中国足球曾距离世界杯很近,改革开放之初的1982年世界杯预选赛,苏永舜率领的中国队一路凯歌冲进亚大区四强,本以为铁定第二名进军西班牙世界杯,外战经验严重欠缺的国足选择放假。没想到新西兰竟然大胜沙特阿拉伯五球,获得了与中国队进行附加赛的资格。1:2输球的中国队功亏一篑。
八年后的1990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足球再次品尝了只差一步到罗马的苦涩。在新加坡进行的六强赛上,面对阿联酋和卡塔尔两支西亚球队,高丰文执教的中国队都是在领先一球的情况下,最后三分钟被对手连进两球逆转。“黑色三分钟”从此成为中国足球噩梦般的回忆。
又过了八年,1998年世界杯预选赛是中国职业化足球改革最红火的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十年磨一剑的优秀球员、市场足球环境下的待遇大幅度提升,戚务生和他的国家队雄心勃勃地期待在大连圆梦。但接连在主场以2:4、2:3负于伊朗和卡塔尔后,中国足球只留下了金州不相信眼泪的悲情。
如果说1982、1990、1998三次冲击世界杯是壮志未酬的话,其他几次则是刚刚上路就被打回了起点。
1986年世界杯预选赛,曾雪麟率领的中国队在东亚区预选赛时就被中国香港队挡在门外。1985年5月19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1:2负于中国香港队后,还制造了“5·19”球迷骚乱。
1994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足球第一次聘请了洋教练。时刻强调“豹子精神”的德国人施拉普纳指挥水平远不如他的口才,中国队在预选赛小组赛阶段即连续输给也门和伊拉克,早早被淘汰出局。
本以为进军2002年韩日世界杯能是中国足球腾飞的起点,但没想到辉煌过后竟是一泻千里。
在冲击2006、2010、2014三届世界杯时,中国队都聘请了外籍教练。荷兰人哈恩、塞尔维亚人福拉多、西班牙人卡马乔虽都有一定名气和实力,但来到中国的他们都没能延续米卢的好运气。三届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甚至连十强赛的门都没摸到,就早早开始了下一届的准备。
近几届世界杯上,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中国元素聊以自慰。一会是球迷的助威服装、一会是加油的喇叭,但漂洋过海的货轮上,却始终载不去让人牵挂的中国足球。(完)2014/06/08 09:46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