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抬头,窗外的天色已经泛白,直到这时,我才听得到雨仍然在下,下了一夜。
本届世界杯最惨烈的一幕就在这样一个从黑暗到黎明的夜里上演,而观战的巴西球迷,确是从黎明走向黑暗。无论是德国球迷还是巴西球迷,这场比赛的结果和过程都让人目瞪口呆,更多的人和体育解说段暄一样,被直播镜头一遍又一遍高速特写无声哭泣的那张脸所感染,身处贝洛奥里藏特米内罗球场的他眼前是遍野的黄色背景无声无息。在长久的惯性训练中,这种颜色是热情,是权力、是快乐、是舞蹈、是上帝之城、是王者之气,但在今天,是一片肃杀之气。
许久没见的一个朋友打来电话,第一句话不是说比赛,是说“巴西这些球迷今晚会不会上街呢,不敢想象他们今晚怎么度过。”与此同时,段暄在电视里哽咽着说出了革命时期切格瓦拉风靡一时的口号“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现实是什么样呢?我用手机搜寻FB上巴西网友的留言,“街上一片死寂,没有哭声,也没有骂声”,“有的只是悲伤,还不想和别人分享”,“从德国队进第三个球开始,就有邻居开始放烟火,德国进一个,他就放一个”……
又再查看下巴西的媒体,和所有失利国家的体育媒体一样,在从各种角度寻找失利的“替罪羊”,贝利的预测,斯科拉里的刚愎自用、弗雷德的隐身、麦孔的假摔、大卫路易斯、马塞洛的漏人、甚至连不在场的内马尔、席尔瓦都被扯了进来。
作为一个足球象征,巴西队从来都不需要精致的阵形、战术和富有逻辑、理性的判断,它一直是创造力、想象力的代名词。在国际足坛,它无数次被模仿,从没被超越。如果说它给国际足坛带来的价值,不是开创了什么战术、什么体系,而是一批又一批天才的降临。
但令人不解的是,现实生活中,我身边的巴西球迷却并不多,或许应该这么说,自我标榜的巴西球迷很少,在电视节目中,也鲜能看到一个巴西球迷。但有另一个可耻的数据,在微博上的冠军预测中,巴西的支持率和投票率又是最高。
这只是一个天才的悲剧,作为一个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足球弱国里的球迷,我们在看世界杯时不自然会想到“可复制性”,我们喜欢意大利的战术体系,因为是期盼中国可以学到其中一二;我们喜欢西班牙传球队的慢工出细活,同样是我们想从他们那里取到真经。但在巴西这儿,足球没这么科学。隔几年,总有横空出世的天才,让你举目无亲、望尘莫及。
天才不让人喜欢的原因就是你一百倍的努力也是虚妄,于是悲情更符合人们心中的现实模样,能去安慰中国球迷脆生生的心,忧郁成了广告招贴,哭泣唱成了广场歌,战车代表纯爷们的甲亢超标。
这时,你要说你是巴西球迷,就和你说你喜欢央视春晚一样,一俗二笨三无聊。巴西的一贯强大,让许多中国球迷在世界杯的演进中越来越习惯强调姿态和立场,去给自己喜欢的球队贴情感标签,或者按照情感标签去寻找喜欢的球队。巴西,显然没有那么多鸡汤给大家奉献,直到巴西终于不再维持这个不可一世的面孔。
即便如此,它也没有按熟稔的剧情上演“悲情”,而是直接给出了惨案。巴西队从来没有以哪套战术体系闻名江湖,导致失败的时候,球迷和球员都找不到自己的道路,甚至放弃了去寻找的努力。比赛的最后10分钟,像是一场葬礼的献花仪式,人们失去了对比赛结果的判断力和感受力,生命的无妄阵阵袭来。
幸好,我们和巴西都老了,失败不再显得那么不能接受,在慢慢变成习以为常。
有人想过巴西的失败,但没有人对巴西的惨痛有过思想准备,这一夜的比赛让人又老了点,不再谈笑风生阴谋阳谋,忧伤怀旧感同身受。世界已经如此复杂,我们怎么还能用简单的理由来解释呢?
那位打来电话的朋友远在他乡,我们已经有12年没有一起看过世界杯,他问我,“你看看台上球迷的反应,像不像1997年的大连金州。”
当时中国队在家门口溃败给伊朗队,当时我高中一个班级一半的男生集体旷课,没有上晚自习,聚在学校操场。愤怒、鄙夷、痛苦都不过那一夜操场上无声的黑暗。
那天晚上,我在宿舍里,趴在床铺上给国足失利想出了十大原因,十大措施,十大教训,十大改进、十大目标。
现在看来,呵呵。
十八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