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想斌:世界杯开幕前,社会已经开始不断暖场。比如,伪球迷观看世界杯指南等等。当然还有一条新闻最近在凑热闹。安徽一个27岁的男子,放弃年薪超过十万的工作,辞职只为了看世界杯,当然公司是他老爸开的。这引来很多人的讨论,世界杯真的有那么大的魅力吗?
周东飞:我觉得,看球的人有三种。一种是真球迷,懂球,懂规矩。第二种是伪球迷,也不能说全不懂,但是要说热爱足球,那真是抬举了。他们的乐趣是大家在一起起哄狂欢。第三种人呢,是非球迷,这时节就是凑个热闹。我自己属于非球迷,不懂足球,但是也不讨厌。
单士兵:其实分析球队的阵型以及战术,很多时候能够展示一个男人对某种情势的分析,每场球赛就是一次战役,场内拼技术,真球迷玩的是智商和思维分析能力。
陈方:看球可以展示一个男人的判断,这话说的真好。
马想斌:我平时连那些球队球员的名字都不知道,但为了在世界杯期间,不至于在一群人中别人说什么自己都不知道,还是乐于看看球的。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时候,本来之前我对世界杯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天有中国队比赛,我们中学集体放假,全校师生回家去看世界杯。
李妍:世界杯,男人看足球,女人看帅哥。
单士兵:从狂欢的角度来讲,世界杯没有真伪球迷之分,我个人认为,世界杯是个特别立体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一个娱乐的支点。还有一点,对中国人来说,看世界杯,其实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了。作为老男人,我真心不觉得,关于群体性怀旧,关于情感性记忆,还有什么比世界杯更系统化,更持续化,更能浓缩人生,从童年到青春再到中年。所以,浮躁的人们呀,珍惜世界杯留下的永远不会变质的记忆吧。
陈方:我虽然是非球迷,但也看到一些文章说,世界杯和奥运会一样,沾染了很多政治因素。6月11日中国青年报评论《世界杯,让战争走开》,又提到了“用政治绑架足球的始作俑者是墨索里尼”。
单士兵:如果以微观视角看,肯定是这样,足球世界有利益,有冲突,有赌球,有政治代言。世界杯以世界为格局,创造的机会,是绝无仅有的。任何国家都有机会,而且机会展示是向全世界永远直播。
马想斌:似乎世界杯,还真有点纯粹。可能是中国屡屡未能出线的缘故吧,世界杯上我们感受不到情绪所需要的那种集体感,剩下的,就是你支持喜欢的,你吐槽踢不好的。因此变得纯粹起来了。
周东飞:像我这样的非球迷,对世界杯没有特别的印象,更体会不到世界杯和政治的关系了。比赛密集,既然电视里老放着,咱也一起看看,和别人一起喝点啤酒吃点小龙虾。我估计非球迷都这么看球的。
李妍:作为球盲,虽然不看世界杯,但是我想说世界杯真是个好东西。它代表着飞舞的荷尔蒙、运动的精神、庆贺的啤酒以及大块朵颐的美食。一大群平时没有什么交集的人,聚在一起共襄体育盛事,找到了共同的情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