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希腊钟情于奶酪 |
希腊离不开传说与神话。作为一支文明的发源地,任何一个社会元素都能在史诗或古籍中找到关联。
西方文明中,对于烹饪法则最早的文字记录诞生于希腊人阿切斯特亚图笔下。有人说那是最早的菜谱,但更确切的说,那是一首诗,名叫《美食法》,时间是公元前318年——华夏文明的战国时期。
然而有一种食物可以在希腊的历史长河中继续向上溯源。公元前8世纪,《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篇记载了这种食物的制作和储存方法。当然,这种神一样的食物并不属于人类,而是独眼巨人赛克劳普斯的杰作。
“他的羊和羊羔已经多到羊圈都无法容纳的地步了…他开始坐下来给母羊挤奶,挤到差不多的时候,就让她们哺乳自己的羊羔。他把凝固了一半的羊奶,倒入柳条编织的滤网里……”
大诗人荷马或许只是借用了一个神话形象,向后世展示希腊人对于奶酪的最初记忆。这已经是一段非常客观的描述了,要知道,按照民间神话的说法,制作奶酪是上帝派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阿里斯塔奥斯教给希腊人的。
钟情于奶酪的先贤们不乏那些文明的缔造者,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伊波克里特……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数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总有那么几行文字,诉说着对奶酪无法割舍的眷恋。
这奶酪,不是一般的奶酪,它叫做希腊奶酪。在西方世界的各种语言中,奶酪和希腊奶酪,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单词。希腊奶酪被赋予Feta的神圣称呼,中文译作“菲达”。
甚至在法律层面上,“菲达”已经获得了欧盟的原产地保护认证。除了产自希腊的“菲达”,欧洲其他地区的所有类似产品只能叫作“盐水白奶酪”。
从色彩上说,希腊留给人的印象就是蓝和白。蓝色属于爱琴海,白色概括其他的一切,比如雅典卫城,比如圣托里尼。与其他奶酪的暗黄色截然不同,你如果在超市中看到一块白色的奶酪,那八成就是“菲达”了。
对外国人来说,把“菲达”当作希腊菜肴的标签绝不为过。如果你在一本西餐菜单上看到“希腊沙拉”,那就是告诉你,这道沙拉不仅是各种菜叶和橄榄油的混搅,其灵魂一定是散落其间的那些白色斑块。
有人说,希腊人爱“菲达”就像上海人爱糖一样,做什么都愿意放一点。可对天朝人的味蕾来说,“菲达”并不接近任何一种熟悉的食物。第一次买“菲达”,我以为它只是另一个口味的奶酪,直到它和面包切片一起入口……仅仅是入口,因为我毫不犹豫并且毫无保留地把他们啐到了垃圾桶里。
很长一段时间,我拒绝品尝任何与“菲达”沾边的菜肴,以致我很难在这个国家下馆子。希腊人带着些许自豪向我传授享用“菲达”的秘密:要先把这种羊奶的精华凝练固体放入牛奶浸泡。
我至今不知道希腊人是如何想出“用牛奶泡羊奶”这个吃法的,就像他们也不明白羊肉和泡馍是怎么合体的。当然,如果你记住我开头写的那段神话,下次与朋友聚餐时点一份希腊沙拉,一边嚼着“菲达”,一边聊着荷马,那绝对是逼格很高的一种表现。
注:作者陈占杰系新华社驻希腊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