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的传统美食“古斯古斯”早有耳闻,在不少阿拉伯驻华使馆的招待会上也品尝过。但一直到了阿尔及利亚,才知道这种传统美食在当地有着那么高的地位。
在当地超市售卖主食的位置,无疑是“古斯古斯”米唱主角。
这种外形酷似中国小米的食品被分成不同的包装和软硬度阵列在货架上。虽然它被称作“米”,但原料其实是一种粗麦粉。传统手工做法是这种往粗麦粉中加水,不停地揉搓,同时撒上干的粗粉,使之成为小米大小的颗粒,色泽金黄,颗粒饱满。
如今的工业化时代,商场出售的“古斯古斯”米都是通过机器制作的了。古斯古斯在商场中有这么多的种类,足见它在当地百姓的饮食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
古斯古斯饭必须要蒸,而不能煮。当地民间的传统做法,是把古斯古斯米放在专门的器具里,类似中国的双层蒸笼,上面蒸饭,下面做配饭的汤。通常蒸的时间要80分钟左右。古斯古斯米粒在蒸笼中充分吸收菜汤中的水分和气息,开始变得松软,但是彼此之间并不粘连,保证入口时的清爽。
据说,当地考究的做法是,在蒸饭时要开两次锅,把古斯古斯米粒充分揉搓,保证所有饭粒的松软程度和口感保持一致。
古斯古斯饭本身并没有味道,它要搭配其他配菜才能成为一道真正的美食。一般传统的古斯古斯可以在饭上加羊肉、牛肉、鸡肉、鸡蛋、西葫芦、胡萝卜、鹰嘴豆、洋葱、土豆、番茄、香芹、白萝卜、青椒等,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上各类海鲜或其他蔬菜。
最传统也最具代表性的古斯古斯是半碗饭配几条蔬菜,再加上一根带骨的羊肉,同时搭配一碗煮饭时的汤。端到客人面前时,北非的古斯古斯非常类似中国的盖浇饭。
古斯古斯的口感相当独特,长时间的蒸和泡并没有让米粒膨胀,但是饭又非常绵软。肉、蔬菜和各种调料的味道充分渗进饭粒中,金黄的饭粒配上各种颜色的配菜,让人食欲大开。
古斯古斯不仅是北非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国百姓的当家主食,地中海沿岸如埃及、黎巴嫩、法国、意大利也非常流行。在阿尔及利亚,无论什么档次的宴会,古斯古斯必不可少。当两三个小伙子抬着直径近一米的大银盘装满古斯古斯来上菜时,它瞬间就成为晚会的主角。(完)
注:作者黄灵系新华社阿尔及尔分社记者。
扫描二维码,订阅黄灵的自媒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