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进行至今,被美国政府列为“最危险地带”的里约热内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大的恶性犯罪事件见诸报端。这既是托了世界杯期间里约警力加强之福,也是所有到里约的游客之幸。
但里约真的一片歌舞升平、安定祥和吗?表面的平静下,暗流其实从未停歇。记者将通过3名华人受害者的亲历讲述,带你体验一遍什么叫“里约大冒险”。
扬子晚报特派记者 钱旭 汤敏
(巴西里约专电)
“里约大冒险”之祸不单行
讲述人:潇洒独行哥刘畅然
![]() |
受伤的球迷刘畅然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老话在中国广为人知,可谁也不想后一句在自己身上印证。
重庆人刘畅然是潇洒的,为了儿时的梦想——到现场看一次世界杯,他用“不批准就辞职”向公司索要了10多天的假期,然后就背上行囊、带上单反,踏上梦想之旅。
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刘畅然,语言交流乃至一路的行程安排自然都不是问题,但在奔赴巴西前,他忘了翻翻“黄历”。
玛瑙斯丛林享受烤肉、伊瓜苏大瀑布雨中观景,里约热内卢“夜游贫民窟”……揭幕战前,准备进入球迷广场和各国球迷共同欢庆世界杯来临的刘畅然,坐在Copacabana海滩边的咖啡厅中和记者聊起了他的魔幻巴西之旅。
福兮祸之所伏,刘畅然和记者都没想到,点个菜的工夫,他的旅行包竟然就不见了——现金、相机、机票、护照……所有随身物品都不翼而飞。那里面,最让刘畅然心疼的,就是单反相机中记录下他巴西之行的照片以及通过国际足联官方网站好不容易“抢购”到的“西班牙VS荷兰”、“葡萄牙VS德国”这两张球票。
刘畅然一时怅然!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记者的帮助下,刘畅然通过中国驻里约总领馆办理了护照遗失手续。一不小心,刘畅然成为了世界杯期间第一个丢失护照的中国游客,中国大使馆不仅迅速帮他解决了护照问题,而且还请来了新华社记者对他采访。值得一提的是,大使馆给了刘畅然一本旅行证,据说凭这个证件可以在两年内到多个国家旅行,且都免签!这算不算因祸得福?
故事,到这里还没完!生性乐观却又执着的刘畅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通过中国友人又买到了“德国vs葡萄牙”的球票,萨尔瓦多之行得以延续。让人无语的是,刘畅然抵达萨尔瓦多后,两次被抢。
画外音:
报案后,里约警察的处理方式跟国内大同小异:姓名、住址、联系方式,七大姑、八大姨的盘问一通(让你弄不清谁是受害者),然后给你分析一下案情,告诉你“点菜的侍者跟小偷十有八九是一伙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请自求多福。
“里约大冒险”之盗亦无道
讲述人:华人导游廖小姐
今年40出头的廖小姐,到里约已经20年,虽然她还能讲一口流利的广东普通话,但无论思维方式还是处事原则,骨子里都已经成为了一个里约人。在去探访罗纳尔多故乡的车上,廖小姐语重心长地劝告记者,“别看现在世界杯期间治安好了很多,但尽可能晚上别出门,巴西的‘小混混’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
看她话里有话,记者忍不住跟她唠了起来。“都说里约治安差,我在里约20年,真正被抢的经历还不算多,但世界杯开始后就遇到过一次”,打开话匣的廖小姐,伸手拂了拂额前的刘海,心有余悸地说,“我住的地方治安并不算差,但那天我因为带的团活动较晚,所以深夜才回家,结果碰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他只是撩起衣服让我看了看腰上的手枪,然后就让我把包交出来。”
在里约生活了20年的廖小姐,经过起初的慌乱后,稍稍镇定下来,因为这不是她第一次被抢,她用葡语跟少年商量,“能不能把包里的社保卡、银行卡、证件等留下来”?结果,少年低声却恶狠狠地回了一句:“再啰嗦,就不要怪我……”说完,用手比了一个射击的姿势。
“这些‘杀千刀’的‘无良仔’,我刚来里约的时候,那些抢匪还‘盗亦有道’,很多时候你给个几十块钱就算了。现在嘛……那些‘大哥大’也压不住‘小混混’乱来!”廖小姐一边说一边感慨。“在巴西街头,那些小屁孩才真危险,因为巴西的法律对18岁以下未成年人特别优待,就算持枪杀人,也会从轻处置。”
画外音:
据圣保罗的广东同乡会会长介绍,世界杯举办前,巴西警方就已经跟各地的黑帮“大佬”打好了招呼:特殊时期,尽量收敛!但再牛的“老大”,也很难真正做到一手遮天,总有那觉悟不高、嗅觉不灵的“虾兵”想兴点风作点浪。而且,吃相还挺难看。
“里约大冒险”之跳车逃生
讲述人:重庆时报特派记者
重庆的这位记者同行姓赵,他的遇险经历平淡中暗藏杀机。
在里约汽车站,赵兄遇到了很多一边叫喊一边揽客的的士司机。“那情景,一度让我感觉回到了国内。”回到宾馆的赵兄,打开一罐啤酒猛喝一口,似乎想给自己压压惊,“你见过的士司机停下来加油要乘客掏油钱的吗?你见过30元钱的路程张嘴就问你要价199元的吗?你见过开出租车载客,车里还带着一个20来岁、彪悍雄壮的‘儿子’的吗?”
“车刚开了几公里,我发现情况不对后,就主动提出来,‘我掏50元钱,让我就地下车’!结果那所谓的‘父子俩’不同意,硬要算我‘包夜’,30里亚尔的路程要价199元(约合人民币600元)。我当时心里就慌了,好在遇到堵车,于是一咬牙打开车门就跳了下去,然后向着附近的警察冲了过去,大喊“help!I need help!(救命!我需要帮助!)”
“警察帮你了吗?”记者反问道。“唉,那俩家伙一加油门就跑了,而警察听不懂英语,我也没辙。”
画外音:
“打黑车”这种事,在国内其实也屡见不鲜,但问题是谁知道那俩“父子”安的什么心?重庆的这位同行之所以反应“过激”,恐怕还不仅仅是钱上被“宰”这么简单,关键是感觉到人身安全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