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名宿莱因克尔有句名言:足球就是22个人追逐一个皮球,踢120分钟后德国队最终获胜的游戏。今天的比赛可谓最好的诠释,勒夫的球队依靠最后30分钟加时赛,万分惊险地解决了战斗。所有人猜对了结果,却猜不出过程。假若来一次复盘,德国人恐怕很难笑得畅快,这场比赛就像照妖镜,将日耳曼战车的致命隐患暴露无遗。
这届世界杯夺冠赔率榜上,德国队始终名列三甲。人们相信,历经12年酝酿的“青春风暴”,终于到了席卷全球的时节。勒夫手下的这批队员,基本出自德国足球2000年后的青训体系,诺伊尔、厄齐尔、赫迪拉、托马斯-穆勒等等,一起从崭露头角到中流砥柱。最近三届世界杯,他们总与冠军擦肩而过,没有人比勒夫更渴望,是时候摘掉“千年老二”的头衔了。
或许是受到两次大赛负于西班牙的刺激,勒夫一门心思把传控足球那一套复制到德国战车上。昔日高举高打的踢法、简捷硬朗的风格通通不见,德国足球在选材、青训、战术、打法等全面向技术流靠拢。这种转变从克林斯曼执教时启动,到了勒夫这时几乎有点走火入魔的征兆。在征战巴西的23人名单里,勒夫只带了克洛泽一个正印前锋,但基本上按在板凳席上,瓜迪奥拉在拜仁的那套“无锋阵型”被固执套用在世界杯的赛场。
荷兰人用“高位逼抢、长传速攻”痛宰西班牙,皇马用“密集防守、高效反击”击溃拜仁,昔日所向披靡的传控战术已被多次掐住命门。这并非断言,传控战术从此再无前途,但勒夫的“以彼之道”却险些“自讨苦吃”。起码在今天的比赛,阿尔及利亚仅仅排出一套有针对性的451阵型,在中场附近依靠多人包夹围抢,就将勒夫赖以自豪的传控战术死死克制。很长一段时间,德国队沦为“倒脚队”,各种无谓的传递失误,逼得门将诺伊尔频频弃门出击,难怪费迪南德说“他都能来曼联替我当后卫了。”
“北非之狐”的战术毫不复杂,简单而快速的防守反击是唯一的倚仗。但素以钢铁著称的德国后防线,却瞬间成了“豆腐渣工程”,4个后卫的速度堪比网友恶搞的“蜗牛防线”。倘若不是阿尔及利亚忘带“射门靴”,最后离开巴西的或许会是德国人。“这是勒夫时代最差的一场演出,如果拿这个状态对法国,就完了。”尽管拿到1/4决赛的门票,但德国媒体铺天盖地的骂声足见这不是一场光彩的胜利。
贝肯鲍尔曾批评拜仁“巴萨化”令人昏昏欲睡,拥有控球权并不意味着一切。德国球员的技术本就不如西班牙人细腻,高效和速度是德国足球长久以来的传家法宝。这种看似强大的传控打法,如果不能转化为致命一击,再高的控球率只是数字而已。而传控战术的大举压上,势必给对手留下反击空间,更将德国后防线脚法粗糙、移动缓慢的劣势无限放大。即便在进攻端,缺少一个强力中锋当“桥头堡”,前场“四小天鹅”的攻击群一旦陷入对方的密集防守,指望谁去当解决问题的人呢?连功臣许尔勒赛后都坦承,加时赛的进球确实有运气成分。从这个角度而言,勒夫的选择更像是一次赌博。
32年前,阿尔及利亚曾2:1击败强大的西德队,却被“希洪之耻”的默契球无情扼杀。32年后,历史虽未能重演,但他们最后一秒的进球和整场犀利的表现,足够德国人倒吸一口冷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