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是商业化足球的鼻祖,那2014年的巴西则开启了世界杯网络社交的新纪元。今年仅在社交网络这一块,国际足联就从市场和赞助方面获得了约15亿美元的收入,而2010年南非世界杯,这一项仅为10亿美元。5亿美元相对于巴西世界杯整体创收45亿元(预估)来说还只是一块不太起眼的蛋糕,但是4年30%的增量,已经让人看到了社交网络潜力巨大的商业价值。
聊起社交网络,就不得不提Facebook,今年世界杯,Facebook担当了重要的传播媒介,大量球星在自己的账号上与粉丝展开互动,同样出彩的APP还有以图片见长的Instagram。在这些社交应用中,球星就是一部强大的自媒体,甚至根本不需要传统媒体的介入报道,就能完成一次次新闻传播。有时候发一点私密的照片和犀利的点评,效果比头条还头条。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就是德国队4:0完胜葡萄牙队后,德国总理默克尔亲临更衣室为队员打气加油的照片,多位德国国脚进行了转发,一时人气爆棚。当然也有“外围”的明星想借着世界杯的话题来做一些炒作的,超模劳拉·斯通在Instagram上传自拍支持荷兰队以及名模伊莲娜晒与男友C罗合影的照片,均获得了不错的关注度。
对中国球迷来说,微信、微博是缺一不可的两大世界杯社交平台。前者适合在小范围内分享观球感受,晒购彩经历、成果;后者在更开放的平台上,展开大话题的讨论、与所关注的球星进行互动。
世界杯社交网络化无疑增强了看球的互动性和即时性,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它或许还会冲击到电视转播的蛋糕,甚至是世界杯门票的销售。虽然这并不算什么好消息,但真的到了那一天,也是无可挽回的事情,毕竟被新技术、新发明淘汰,是这个世界普遍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