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智(作家、出版人)
亚马逊河上游的热带雨林气候,让巴西西北部的马瑙斯城湿热难当。霍奇森和普兰德利,依旧西装革履,出现在亚马逊竞技场。
两位大师级的主教练,手上都有好牌。霍奇森的鲁尼,活活憋了8年、680分钟上场时间,第三次参加世界杯,应当会有第一粒进球了;普兰德利的巴洛特利,在机会面前,应当不会像两年前对西班牙队那样“思考人生”。
普兰德利还有皮洛尔,霍奇森还有杰拉德。霍奇森唯一遗憾和担忧的是,杰拉德不是皮尔洛。皮尔洛能让拥有者敢做美梦。因此他做了以我为主的调整,比意大利更意大利地防守反击。而普兰德利一点不变。他知道,想限制皮尔洛是一句谁都明白的废话。
果然,皮尔洛来了。
皮尔洛像一位意大利街头艺术家,长发凌乱,脸刀砍斧削,眼神忧郁而犀利。这位世界级的意大利中场,连坐马桶都在琢磨脚法,精准到必须用三个脚趾触球,才能精准地打出致命的弧线。能这样做的人,除了任意球大师儒尼尼奥,就是他了。两年前的6月,他用梦幻般的“勺子”点球,摧毁了英格兰队守门员哈特的意志。
坎德雷瓦发了一个战术角球,维蒂纳接球,传给皮尔洛。这是一个战术简单明了的角球,把机会传递给善于远射的皮尔洛。皮尔洛迎球而上来了,斯图里奇就地盯防,防守队员壁垒森严。但皮尔洛没有碰球,让球漏向了背后。不仅是斯图里奇,整个英格兰明白过来,已经晚了。他的尤文图斯队友马尔基西奥上来了,舒服地面对一大块开阔地,完成最后一击。
一个平淡无奇的角球,经过皮尔洛迷煞人的一漏,成了一个妖艳的经典。
普拉德利真的就比霍奇森多了一个皮尔洛。除此之外,过程与设想大体一致:鲁尼继续不进,但一记妙传,让斯图里奇进了;巴洛特利在机会面前,没有用头思考,而是用头扣篮一般,让球进了。
依旧是6月。鲁尼依旧一副少不更事的模样,巴洛特利依旧如同行为艺术家,皮尔洛依旧在乱发里飘出剑一般的目光,霍奇森和普兰德利依旧一丝不苟。高手过招,我行我素,踏雪无痕,惺惺相惜。他们互道珍重,以梦为马,再寻对手。在这个死亡之组里,输赢一场,都不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