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话搁到世界杯五星上将巴西队非常贴切,贴切得让人不忍直视。德迷一听乐呵呵,巴迷听了全是泪。一场屠戮,一次羞辱,巴迷这边是恨不能忘的“1:7”,德迷这边就是个伟大的“7:1”!恐怕多少年后,但凡德迷和巴迷狭路相逢,都会晃动两只肉掌,一掌伸二指,一掌伸五指,炫耀他们的七个球,而巴迷多半要愤愤走开,怒啐一口,心中骂道——德国人终于承认自己是二百五。
玩笑归玩笑,现实总是异常冷峻。六个净负球的这个巨坑,绝非扔进内马尔和席尔瓦两个缺席主力就能填满抹平的。1:7惨案发生后,很多巴西媒体不甘心接受这般惨痛事实,开始有模有样地分析如果内马尔和席尔瓦不停赛,又会怎样乾坤倒转。其实,巴西媒体并非没有自知之明,很多“内马尔论”的产生,应该是人在突遭意外打击时,本能做出的下意识防御姿态,同尊严有关,与理智无涉。
大比分血光迸溅,属于小概率偶然事件,而巴西人抵御不了德国之师七步一杀的凛冽剑锋,却是个概率极大的准必然现象。从阵容完备程度到球员状态,目前的巴西队远远不及德国队,即便把缺席的内马尔、席尔瓦都请到场上,两队以硬碰硬大斗内力,大概还是德国人稳操胜券。现在不是流行大数据么,把两队球员身价做个简单加法,刨掉欧元同里亚尔两种货币的顺差,怕是巴西队身价勉强能爬到人家的半山腰。巴西好歹也是金砖国家,最应该懂得硬通货就是硬实力的道理,那些由德尼尔森、罗纳尔多创造的球员身价神话早已风吹雨打去,除去内马尔、席尔瓦、奥斯卡区区三位,已经没有谁可以在国际转会市场上卖出高价。一分价钱一分货,身价便宜没好货。
有人说这支巴西队阵容堪称史上最差,弗雷德、伯纳德之流居然登堂入室,披上充满光荣传统的9号球衣,那可是卡雷卡、罗马里奥的战袍,解说席上罗纳尔多正襟危坐,估计心中非油烹即泪奔,他的内心估计发出声声悲鸣——巴西母亲啊,你的前锋正蒙受羞辱。
巴西前锋的现状,如同镜照,清晰映出巴西队的窘状:人才断档,星光黯淡。2002年韩日世界杯夺冠的传奇,可能更像是柄双刃剑,夺冠的巨大光芒在精神和物质上滋润肥硕了那一代巨星,以至整个巴西足坛沉溺于巨星战术里不能自拔。太过倚重大小罗、卡卡的神勇发挥,这种押宝赌命式的战术,很让巨星崩溃,以至于2010年、2014年连续两届世界杯都摊上领军人物(卡卡、内马尔)受累伤病的“偶然”事件。2002年夺冠还有一个藏毒甚深的消极作用,角色球员日渐势微,符合各种战术需要的角色球员越来越少,几乎每一个“天才少年”全是标准的大小罗模型翻版,一出道就朝着“前场天才”的康庄大道而去,内马尔、奥斯卡即是此类流水线的成功产品。好像这么多年,中后场只有一个席尔瓦属于踏实肯干好青年,其余的像路易斯、马塞洛什么的,从发型到做派一个个明星范儿十足,惟独少了点安全感。
桑巴味道养硕着足球,绿茵场从来也不会缺少巴西这一个伟大的名字。巴西队应该从以往成功经验中汲取灵感,如果不能做到像2002年那样的星光灿烂,最好请向1994年那样丑陋无比、实用到底的效率足球看齐。
一支王者之师的崛起需要大把时间来积淀,巅峰已过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如此,正青春盎然的德国亦是如此。1998年惨败克罗地亚后,德国人励精图治徐徐拉开“十年青训”蓝图,开创下今日基业。德国人走的这条路,很现实地摆在巴西人面前,照直走下去便是正途。以巴西人雄厚的足球人口基数判断,桑巴崛起,不会太远。就像中国乒乓球队,你相信他们会连输好几届奥运会吗?
本报记者 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