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差”的巴西队跌跌撞撞闯入半决赛后被日耳曼战车毫不留情地碾过,1比7的比分将巴西队钉在了世界杯历史的耻辱柱上。我们不禁要问,“五星巴西”为什么会遭到如此惨败?我们可以说,“凶手”是德国,但巴西队也有“自杀”的倾向,即他们自身出了大问题。
丑陋,是丑陋者的墓志铭。当巴西队以1:7结束世界杯征程时,你不得不想起这句话。纵观6场比赛,桑巴军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丑陋”,华丽的表演不见踪影,有的只是粗野的犯规。
6场比赛,人们记住的只有巴西球员一次次粗野的犯规,一次次靠着争议和侥幸过关。正如欧洲媒体说的那样:“即便是半决赛,都是巴西队用无数争议和侥幸堆砌出来的成绩。”巴西足球从来都是以进攻为主的,这也是巴西队拥有世界上最多球迷的原因。但在斯科拉里的指挥之下,巴西队再也见不到华丽的进攻组织,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大多数都是依靠个人能力来单兵作战。当桑巴军团的美丽消失殆尽时,离开世界杯的舞台,或许也不会让球迷感到太过惋惜。
巴西队惨败,赛后几乎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了主教练斯科拉里。
在斯科拉里公布大名单时,很多人断定巴西队无法夺冠。原因很简单,那就是23人名单并不是巴西最强阵容。斯科拉里把一些优秀球员拒之门外,比如马德里竞技队的米兰达、费利佩;把一些实力平平的球员选入大名单,如麦孔、马克斯韦尔、弗雷德、若。
再说临场指挥和用人,斯科拉里也少有亮点。半决赛对阵德国,承受巨大压力的斯科拉里放手一搏,在三线实力均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放弃防守反击,放手对攻。结果可想而知,东道主的攻势仅仅维持了10分钟就弹尽粮绝。正如穆勒赛后说的那样:“他们一开场就发动了猛攻,我们获得了很大空间加以利用,对手就这样崩溃了。”
在不断井喷了苏格拉底、济科、罗马里奥、里瓦尔多、罗纳尔多、小罗、卡卡这样的超一流球星后,如今的巴西足球人才有些后继乏力,能在欧洲豪门担当顶梁柱的巴西球员,更是寥寥无几。
巴西足球的人才危机,或许与巴西足球人才的涌现方式有关。以往的巴西球员大多是从小踢街头足球或沙滩足球开始的,青训只是让他们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和战术素质。球员是否能够达到巨星的级别,完全靠天赋与努力。最近几年,足球世界的重心已经转向西班牙、德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他们成功的秘诀在于拥有最好的青训培养体系,能源源不断地涌现人才。
一边是靠天吃饭,等待着天才从天而降;另一边却是机械化的球星生产“流水线”,结果可想而知。
巴西的足球人口数目和质量还是很高的,引得其他国家眼红。所以,在很多人还未确定国籍时,他们就被另外的国家盯上。
2009年,巴西足协公布了一组统计数字:在最近8年里,未在足协备案的“非法足球移民”人数翻了一番,从2001年的363人增加到797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巴西流失的足球人口已经有数千人之多。
葡萄牙中后卫佩佩出生巴西,后来加入葡萄牙国籍,进而成为葡萄牙的后防中坚。来自马竞的迭戈·科斯塔,也是出生巴西,到西班牙踢球后拥有了巴西和西班牙的双重国籍,并最终选择了西班牙国家队。
试想一下,如果佩佩、科斯塔都代表巴西出战,结果会怎样呢?
重庆晨报记者 张斯瑜 包靖 特约记者 范宏基 郑军
这场比赛也许将成为心理学家们研究的典范。德国并没有强大到可以半小时碾碎一支杀入四强的劲旅;巴西也不至于弱到连抵抗德国都不能的地步。阿尔及利亚可以将德国拖入加时赛,巴西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半小时输五个球。
内马尔的受伤、席尔瓦缺席、斯科拉里的失误,都严重削弱了巴西的战斗力,但1比7绝对不能用实力、战术、状态来解释。唯一的解释就是:两亿巴西国民的集体焦虑症,彻底压垮了巴西每个球员。作为东道主,巴西人四年来吼着叫着必须夺冠,而此起彼伏的抗议浪潮,使得巴西队能否夺冠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竞技问题、成绩问题,更成了事关政府信誉、社会安定、民心所向、国家战略的问题。“不夺冠就会出大事”的心思压在巴西23名球员的身上,怎能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