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比赛其实没有赢家
“一场争夺三四名的比赛,对于参赛双方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意义。换言之,这样的比赛其实没有赢家。”葡萄牙新闻网站RTP评论称。
“巴西人会不会再让半决赛的悲剧上演?”“荷兰人能不能实现4年后再次对桑巴军团的绞杀?”这样的报道已经不能引起球迷和读者的兴趣,理由很简单,在马拉卡纳举行的决赛才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报道认为,如今德国和阿根廷已迈进了更高的足球圣殿,而巴西与荷兰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既然已经与冠军无缘,那么名气和实力都不再重要,因为季军争夺战谁输谁赢,都没有人会满意。
赛场能否坐满观众都成问题
对于即将开始的三四名决赛,就连坐镇主场的巴西球员都对其关注度表示担忧。在遭遇1比7的惨败后,大卫·路易斯就对巴西媒体坦承,从很多球迷的关注度来看,自己已经没有继续本届世界杯的意义了。
“在输掉半决赛之后,巴西人都已经不再关心我们了,所有人都只是想看德国和阿根廷谁会赢得冠军。我甚至都有些担心,三四名决赛的时候,赛场能不能坐满观众。”他说。
大卫·路易斯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根据英国《卫报》的统计,在历史上有数据可考的17场世界杯三四名决赛中,只有10场达到了满座的程度。2000年之后的比赛,只有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季军争夺战因为韩国队参赛而达到了爆满的程度。
“对于足球强国而言,杀入四强却未能进入决赛就是一种极大的侮辱,没有人在乎你是否能拿到一枚‘铜牌’。”《卫报》说。
媒体无报道球迷不关心
从媒体与球迷的关注度上讲,这场三四名决赛基本上已被忽略。
根据海外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的统计,在半决赛结束之后,在世界杯报道中关于三四名决赛的报道仅占3%。此外,在推特和脸谱这两个海外最重要的社交平台上,季军争夺战与冠军争夺战的讨论量比对为1:9。
意大利《晚邮报》指出,在全球众多重大的体育赛事中,只有足球比赛还保留着对三四名加以区分的做法。“比如网球等赛事,完全不区分三四名,就连大满贯这样的顶级赛事也一样,打入半决赛的选手享有同样的积分和奖金。因为他们本来就因未能进入决赛而心碎,再要求他们区分高下,实在有些不够人道。”《晚邮报》写道。
曾被列入世界杯“瘦身”选项
不光是媒体和大众对三四名决赛关注度颇低,就连国际足联也对是否应当进行这场季军争夺战左右摇摆。
此前,由于举办世界杯比赛的成本过高,国际足联一度打算为世界杯“瘦身”,其中就有一项是取消三四名决赛。不过,由于近年来世界杯经营状况改善和营收率日益飙升,国际足联并未真正实施这一计划,“瘦身”等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
此外,也有不少媒体呼吁国际足联取消比赛而改由统计积分的方式来区分三四名。“如果一定要区分,那就请用科学统计的方式来进行区分吧。再让这些已经累惨的球员踢一场比赛实在不人道。”美国《纽约邮报》称。
没有思想包袱比决赛更精彩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三四名争夺战不乏亮点。
在历史上进行过的17次三四名决赛中,一共打入了68粒进球,平均每场比赛进球数达到了4粒。而在同届的17次冠军争夺战中,总进球数则为61粒。
而从2002年韩日世界杯以来,三四名争夺战均在90分钟内结束,并打入了14粒进球。与此同时,冠军争夺战则有两次拖入加时赛,总进球数仅为5粒。
对此,《洛杉矶时报》分析称,相对于决赛时的巨大压力,没有了思想包袱的球员们更容易在三四名争夺战中踢出漂亮的攻势足球。“缺少了压力之后球员们往往放得更开,而且三四名争夺战中所奉献的经典进球和精彩瞬间,也比冠军争夺战多。”
链接·三四名决赛
自1930年首届世界杯问世以来,只有两届比赛没有进行三四名决赛,分别是1930年的乌拉圭世界杯和1950年巴西世界杯。
1930年世界杯,国际足联现以该届总成绩视美国队为第三名,南斯拉夫队为第四名,但并未进行比赛。1950年世界杯采用了独特的小组循环赛制,四个小组的第一名相互比赛三场,根据最终积分排定名次。
国际足联当初设置这场比赛的初衷是为了确保赛制的完整,提升比赛的竞争性。但是,对于三四名决赛的设立,国际足坛一直意见不一,并且一争就是80多年。而且,在世界杯的历史上,也不是所有参与者都认真对待这场看似鸡肋的比赛。
最新一期巴西著名体育媒体《兰斯体育》的封面使用了《胆怯》一词作为大标题。面对即将开始的三四名决赛,东道主球员是会胆怯,还是为尊严而战?
图/CFP
半决赛大败给德国后,一位9岁的巴西小球迷给大卫·路易斯写的信中说:“生活就是这样,你有时候会赢,有时候也会输,只要快乐就好!”
今天,巴西《圣卡塔琳娜日报》(Journal deSantaCatarina)在官网的首页刊登了大卫·路易斯给小球迷的回信,这位巴西大将说:“谢谢你!谢谢所有巴西人的支持!我不会放弃我的梦想,我会努力回报你们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