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足球,因为有人性
1978年首次转播阿根廷世界杯时,大多数人瞪着眼睛不知所谓,看台上无数人为比赛疯狂呐喊,很多中国人甚至觉得看台上的球迷是不是脑子有毛病,有这个必要吗?中国人习惯于坐得整整齐齐,怀着对领袖的崇敬,坐在体育场馆里发呆观看比赛,齐声呐喊的只有两个字“加油”。有时候甚至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主场球迷看着主队的乒乓球手或者篮球手输给了非洲球手和球队,还要兴奋的同时为两队加油……如果现在想象不到这个场面,OK,打开百度,搜索“罗德曼,朝鲜”,你就会有一个直观的概念。
在七十年代以前二十年间,中国人对于胜负和体育竞技没有太多的概念,1978年的世界杯,让中国人看到了一种奇异的体育竞技状态,那是对于胜利的渴望以及对于胜利的自我展示。
而到了1982年,时代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的文化已经开始开放,并且开始吸收一些国外的文化,因为拉丁美洲被视为中国人的传统伙伴,拉美文学被快速的引到中国来,被引进的就包括拉美文学大爆炸后产生的一系列文学作品,尽管马尔克斯一再说,他并没有在上世纪授予任何一家中国出版社出版他的小说,但马尔克斯、胡安—鲁尔福、略萨以及诗人聂鲁达的作品都被引进国内。就象马尔克斯看到卡夫卡的《变形记》时惊呼,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一般;中国读者看到拉美魔幻现实风格的作家作品时也惊呼,小说竟能写成这样?
文化的改变让中国人的心理和生理同时出现了变化,一种更自由,出于人性深处的情绪慢慢的成长和弥散开来,而足球,则是最能够释放人性和感知人性的体育运动。
首先你必须爱憎分明的对待足球,喜欢一支球队就是喜欢,讨厌另一支就是讨厌。喜欢一支球队,你会喜欢他们的打法、球员、教练,憎恨这支球队的世仇,与这支球队一起欢乐,一起悲伤,你在观看球赛时,你的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会彻底的流露:你的爱憎,你性格的软弱,甚至是你的生理弱点都会显现——胆怯的人看到点球决战时是不愿意看的,会急着往厕所跑;着急的人等到点球战时三字经不知骂了多少便。这就是一种人性的自由挥发,对于人性的压迫能产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谬论,而人性得到自由和解放之后,就会去无拘无束的爱上足球。
如果真的想搞清楚中国人为什么会快速接受足球并爱上她,答案简单,这是人性的必然要求,其次,爱上足球是因为当时中国人渴望与世界接转。足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运动,只有足球才能给予人视觉和心理的双重竞技刺激,而且不虚伪、不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