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西非球队政治化,北非重新崛起
本届世界杯非洲队的最大特征就是西非没落,西非四支球队,凭心而论在小组赛里都该被淘汰,他们的没落是全方位的,老牌西非队喀麦隆和上届八强加纳以最做死的方式被淘汰。
反倒是科特迪瓦,他们一直生不逢时,2006年与阿根廷、荷兰和塞黑一组,2010年又与巴西、葡萄牙与朝鲜一组。本届世界杯科特迪瓦很团结,但老化太严重,这支球队的黄金时代已在2006和2010年的小组赛上被埋葬了。科特迪瓦遇到一个有利的分组,对手中除了哥伦比亚外无强队,但他们在与希腊的对决中被淘汰,只能证明德罗巴和他的球队老了,科特迪瓦到了必须换代的时候。
西非球队内讧和丑闻的故事从1994年开始就不断上演,塞内加尔在2002年上演到极限,有球员带两女朋友参加世界杯,结果两女友吃醋上演全武行,法迪加在韩国偷盗。在1990年时,球员奖金还不算多,数千美元就已让人很满足,但随着国际足联的收入分配不断提高,球员世界杯奖金和出场费水涨船高。西非球员为国家队效力的主因就是钱,更糟糕的是,在欧洲效力的球员已经在国家队内形成社团结构,大牌球员俨然是球队领导者,更衣室由其控制,大牌球员可以率领球员要奖金、罢赛,乃至最终以球员代表与足协和政府谈判;如果队内有数名大牌球员,大牌与大牌间还会进行竞争,加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就是足球的泛政治化表现,西非国家队球员生态已呈现其所在国家的政治生态,这是本届世界杯西非球队最大的一个特征,科特迪瓦和尼日利亚也不能免俗,只不过德罗巴和图雷属于要脸要皮的人,而尼日利亚主帅凯希本身就是国脚出身,能控制住球队。一旦政治生态被带入到国家队中,西非球队的未来前景不容乐观,这就象一幕不断上演的重复剧目,会使所有人把精力放在斗争与内讧上,根本无心踢球。
北非自摩洛哥打入世界杯后,北非三强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不断闯入世界杯,但成绩糟糕。此前二十四年均未获小组出线,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打法偏软;另一个问题是球员应变能力差,如摩洛哥,他们的球星很多都在国内联赛效力,这使球队缺少应变能力,阿尔及利亚在本届世界杯上改变了这一点,他们作风硬朗,球员个人能力出色,球员所效力俱乐部虽众,但因为团结一心而显得异常默契。北非足球将借阿尔及利亚此次的出色表现为自己重新证名,北非足球更能成为非洲足球的代表者,阿尔及利亚身上展现的团结和纪律性,在西非球队身上基本是看不到的。
也许会有更多的北非球队打入下届世界杯。
(搜狐体育 傅占诚)